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在学习之旅中不断回望 ——记2018-2019 GCSRT 伦敦班团队
 
  来源:心内科 包丽雯  日期:[ 2019-06-17 ]
 

20186月,在经过院内选拔和哈佛医学院的面试后,平均年龄39岁,来自华山医院外科系统、内科系统、急诊科、放射科、麻醉科、一期临床研究室等19名医护人员,与五院、妇产科医院选拔的4名医务人员共同组成的全球临床研究者培训(GCSRT)华山学习小组(伦敦班),怀着憧憬、忐忑的心情来到伦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习之旅。

15607317257671.jpg

15607317521137.jpg

GCSRT项目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组织,本届共有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的170余名临床研究者参加,分为波士顿站、伦敦站和上海站。伦敦之行是我们的第一站,在为期4天的密集课程里,哈佛教授团队向我们和来自全球其他国家50余名学员展示了临床流行病学的历史、基本统计学方法和研究设计重要组成要素、Stata软件入门操作,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用案例介绍生动示范了团队合作的方法学和重要性,课程也涉及了学员自我价值提升与对外沟通的部分,全面展示了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学习目标。完成伦敦课程的同时,我们23人分别加入了6个国际合作组,与来自南非、俄罗斯、波兰、阿联酋、美国、日本等国的临床学者组成新的团队,互相熟悉,开展团队合作,共同来完成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数个团队作业。

从伦敦归来,至201812月伦敦的第二次面授课程,23人的华山学习小组学习了包含医学院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等比较基本理论知识,每周线上团队会议与学习时间大约6-8小时。第2次伦敦课程大多以临床研究案例为教学内容,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方式向学员充分展示了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统计、呈现。20191-5月,线上课程学习更系统、复杂地教授了临床研究数据处理和临床设计的各个细节,每个学员加入一个新的团队,还需在secondary analysis, survey, drug development 中选择一个亚方向,进一步深入学习。这部分的学习任务和团队合作任务更加艰巨,每周团队会议和学习时间至少8-10小时。

整个一年的课程涵盖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研究设计、医学统计学等在内超过80个课时的线上课程,包括课程复习、医学写作、领导力培训、思维训练、团队合作在内的20余个webinar,无数次小测验,1次期中测验,1次学期末总结。每位学员要加入2个不同的国际化团队,用自己在课程中所学到的与2个不同的团队共同完成5个涉及临床研究设计、数据再分析的团队作业。只有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通过所有的测验、考试、团队作业才能够顺利毕业。学习任务艰巨,学习目标明确,华山团队自发组织学习小结会,每月1次集合起来就本月的学习和测验内容对学习进程进行小结,以更深入理解教授的课程,都顺利毕业。

3.jpg

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作业是,每位学员在课程结尾,需结合自己的专业内容和课程所学,完成一份模拟向NIH申请课题基金的课题申请书——CAPSTONE。来自血液科的袁燕老师获得TOP 12的佳绩,邱天明、孙笑天、董漪、王梦婧、焦正老师的CAPSTONE获得了哈佛医学院教授的赞誉,王梦婧、董漪等所在的secondary analysis的团队作业拿到了最佳团队的称号。每位学员在学习和完成CAPSTONE的过程中,都再次对自己的专业内容进行了梳理,更加明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华山团队的所有学员全部通过考核,2019531日,一行人如期抵达波士顿,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巅峰课程学习,参加了最后的毕业典礼。哈佛医学院的课程设计十分有趣,最后的课程不再局限于如何做统计数据、如何进行临床研究设计,而是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展开,向我们展示了:临床研究者从最初走向成功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教训,将重要而充满博弈的研究进行下去的各种探索,在研究设计的时候必须将伦理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把临床研究的结论应用到真实世界的临床工作中,在做研究结论Publish时面临的争议与妥协等等。

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的团长,一期临床研究室的曹国英老师作为170余名学员代表做了发言。曹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了这一年艰辛的学习历程,感恩大家的友谊与付出,感谢哈佛医学院所有工作人员为此项目所作出的努力,感谢家人和朋友、同事的支持、鼓励和帮助,2018-2019 GCSRT项目结束了,但她相信我们所有人的友谊会一直继续延续,祝福所有人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能够收获成功。

15607319113557.jpg

这是一场不仅仅为了一张结业证书的国际化学习之旅,这是代表着华山精神的团队协同作战。我们一起选择放弃一些业余时间,投入到火热的线上课程学习和国际团队合作中;我们一起选择在更开放的国际舞台上,感受国际顶级水平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氛围,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临床研究者。我们感恩华山医院领导能够给我们提供参与国际课程学习和体验的机会,这是一场这辈子都值得铭记的学习之旅。

走完这一次学习之旅,我们既感慨于世界知识前沿领域对自己知识体系更新所提出的巨大要求,也体会着完美理论框架构建与社会实际伦理冲突之间的协调统一,更加品味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冲突却始终散发温暖气息的那份关爱和友善。我们大家会永远团结在一起,立足于现在,扎根于各自的学科岗位,以更加主动、更加深入、更富创造力的工作态度,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学投入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全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和平进步友善的声音,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研究的魅力和价值!



15607319499400.jpg

15607320316873.jpg


  上一篇:高龄老人巨大甲状腺癌压迫气管窒息 华山... 下一篇:在国际上首次揭示脑动脉瘤壁高分辨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