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图文新闻
 
 
在国际上首次揭示脑动脉瘤壁高分辨磁共振显像所代表的病理结构——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脑血管病权威期刊STROKE上
 
  来源:神经外科 朱巍,全凯,宋剑平  日期:[ 2019-06-12 ]
 

微信图片_20190613080212_副本.jpg

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人群患病率高达5%~7%,在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中,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占第3位,破裂后的早期死亡率约为40%,2周内再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60%~70%。好在绝大部分脑动脉瘤长期稳定。随着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CT血管造影术(CTA)等影像学技术的普及,脑动脉瘤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一些高风险脑动脉瘤得以获得早期治疗。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主要基于医生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像的主观判断,因此,同时带来的过度治疗所造成的并发症也给患者带来重大伤害。

如何客观评估和预测大量未破裂动脉瘤的出血风险,从而精准筛选出需要治疗的高危病例,是脑血管病外科领域首当其冲的问题。

近年来,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客观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磁共振高清显像对动脉瘤壁炎症程度的评价,以及动脉瘤内血流切应力对瘤壁的影响。新开展的高分辨磁共振动脉瘤壁现象技术(HRVWI),由于其操作简单快速、图像客观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临床评价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重要技术。然而,对于HRVWI增强信号的确切意义没有相关的临床依据,揭示其所代表的动脉瘤壁病理变化,成为确切判断其作为脑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指标价值的首要问题。

自2016年以来,在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的指导下,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脑动脉瘤HRVWI不同类型的强化信号,通过与术中动脉瘤壁的形态观察、术后瘤壁病理结构的对照,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脑动脉瘤壁HRVWI所代表的病理结构,为使用HRVWI客观评估和预测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为提高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精准诊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9年6月,该最新成果以Validation of Wall Enhancement as a New Imaging Biomarker of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一种利用高分辨黑血磁共振分型预测动脉瘤结构特征的新方法)为题,发表在国际脑血管病领域最权威期刊STROKE(影响因子6.3)上。周良辅院士和朱巍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全凯和宋剑平主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

  上一篇:在学习之旅中不断回望 ——记2018-2019 G... 下一篇:二哥说:“这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对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