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图文新闻
 
 
尼泊尔日记(5月17日星期日)
 
  来源:普外科 朱磊  日期:[ 2015-05-19 ]
 

(二野队员合影)

今天,是我们在野战医院的第4个工作日,也是我们抵达尼泊尔的第6天。对于门诊工作,队员们显然已经驾轻就熟,在尼泊尔志愿者的协助下有序地开展。尽管余震不断,但营地很安全,工作、生活井井有条。

尼泊尔的基础卫生情况着实让队员们担忧:儿童消化系统寄生虫、妇科疾病、慢性湿疹、消化性溃疡、泌尿系结石等发病率均颇高。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其实并不复杂,但或许出于医疗及经济的原因,大多尼泊尔百姓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这里的女性法定婚龄是19岁,但按照民俗,不少家庭的女孩儿过了15岁就会选择出嫁、生育。尽管尼泊尔政府近年已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不少家庭为了添加劳力依然选择多生育,十几岁的孕妇在这儿很常见。由于村里、镇里没有妇幼医院或妇产科,孕妇基本无法进行常规产检。这几天的门诊中,孕妇的比例出乎意料地高。

一位Salyantar护士志愿者告诉我们,尼泊尔人个个有胃病。她打趣地说,如果没有胃病,那这人一定不是尼泊尔人。当地人做胃镜,需要到首都加德满都的大学附属医院,十分不便。因此,这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率非常低。3天里我们处理了不少“中上腹不适”患者。

由于地理原因,尼泊尔气候湿、热,日晒雨淋、蚊虫叮咬在所难免。湿疹、虫咬皮炎、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很高。小孩子们“水痘”等病毒疹在这儿也很常见。还是因为就诊不便和经济原因,村民很少因为皮肤病去就诊。所幸,我们带来了我山皮肤科“神药”。

同样,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骨关节炎等常见慢性病患者都需要长期诊治。我们明白,一个医疗救援队带来的只是杯水车薪,尼泊尔平民需要更稳定、更持久的医疗资源,需要红十字更深入的援助。


(超声显示患儿巨脾)

想到这儿,我不禁主动了解了一下中国红十字会(即中国红会)https://www.icrc.org/zh。

中国红十字会1904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建会以后从事救助难民、救护伤兵和赈济灾民活动,为减轻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侵袭的民众的痛苦积极工作,并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建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在协助政府履行《日内瓦公约》、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开展民间外交、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保护人民生命与健康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今中国红会已拥有31个省级红会、334个地级红会、2848个县级红会;拥有9.8万个基层组织,215.6万名志愿者,11万个团体会员,2658万名会员,其中1775万名青少年会员。

中国红会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宗旨,时刻准备开展救灾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如国内出现大规模、高级别自然灾害,我们的红会有能力在24小时内集结出发,进驻灾区。在非灾害或战争情况下,红会还有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推动无偿献血等常规工作。

我们这次赴尼泊尔医疗救援工作主要由红会发起,并全程指导。中国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王平部长、杨绪生副部长、国际联络部任浩副部长及赈济救护部干事蔡文男、屈小娟等均亲赴尼泊尔灾区一线勘察、转运发放物资、巡诊发药。杨部长和屈干事与我们第二队同时进驻营地。自从抵达后,部长便与我们同吃同住,共同进退。杨部长为人随和,就像是一位街坊大叔,时常坐在营地的“办公室”里和我们讲述他所经历过的红会故事。从八十年代的红会到日内瓦交流、学习;从98年水灾到汶川、雅安地震;兴致高的时候,部长还会挽起袖子,跑到“厨房”,亲自下厨,炒上一个油焖茄子、酸菜土豆丝。聆听大叔讲故事,品味地道的家乡菜,这是一种家的感觉,安全、温馨。但一旦营地或者队员遇到了困难,杨部长立刻就会严肃起来。昨天营地断电、断水时,杨部长虽正在外地处理红会工作,却如身临其境、焦急万分,不断电话联系了解事态进展。红会干事小娟更是变身弹簧一般,噌噌噌跳动起来。断水后,她只身出营地检查管道,为大伙寻找水源。暴雨时营地突然断电后,小娟表面不动声色,继续协助大家收拾营地抵御风雨,但事后我们才知道她当时可急坏了,数次打算开动应急发电机为营地供电。幸好营地最终恢复了供水、供电,杨部长和小娟才算松了口气。当晚,小娟还特地给营员们讲解了不少应急设备的使用技能。


(从右至左:杨绪生部长、任浩部长和李延照队长)


(屈小娟干事)

人物简介

杨绪生,男,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年获得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文学硕士(国际经济贸易关系)。

1982—1994年,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际联络部工作。

1994—1998年,在设于日内瓦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太部工作,任官员。

1999—2004年,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处工作,先后任副处长、处长。

2005—2009年初,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

2009年至今,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曾参与协调了自1987年以来重大灾害的救助工作,特别是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1991年华东水灾、1998年三江流域水灾和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等救灾救助工作。

多次参加国内灾情的考察、救灾需求评估和救助效果评估活动;举办了许多灾害管理和项目管理培训班并担任授课老师;参加了很多国内和国际关于救灾或减灾培训班、研讨会、大会和论坛等;领导和主持了许多由境外资金支持的国内社区减灾项目。

  上一篇:尼泊尔日记(5月18日星期一) 下一篇:上海市卫计委黄红书记一行慰问上海市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