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图文新闻
 
 
尼泊尔日记(5月16日星期六)
 
  来源:普外科 朱磊  日期:[ 2015-05-17 ]
 

 今天,是我们在野战医院的第3个工作日。由于村民听说今日可能会有新的大地震,所以大多在家修葺、加固房屋,严阵以待。虽然小震不断,但这一次喜马拉雅让Salyantar政府扑了个空。这一天里,野战医院经历了风、雷、雨、缺水、断电数个危机,但在大伙儿的齐心协作下最终都一一化解。

清晨起,野战医院里就断了水,刷牙、洗脸一律省了,一桶桶脏衣服躺在“水槽”前歇着。大伙七手八脚地从“库房”里搬出应急的饮水。正身处加德满都的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部杨绪生副部长得知队员缺水,关切万分,立刻指示队中的“后勤部长”屈小娟将恢复供水作为首要任务。小娟顶着烈日的暴晒,沿着水管巡视了将近1公里,确认没有管道的问题,而且附近的村民同样没有生活用水。无奈,只能坐等供水了。

上午开诊,一改往日的门庭若市,一个多小时里只是门可罗雀。于是窃喜,自以为迎来了Salyantar的第一个闲暇的周末。摆出队长的架子,吼一嗓子:没病人的兄弟们整理内务,走起!超声的蔡叶华首当其冲负责起最繁重的工作——打扫厕所、营地消毒;作为大厨、二厨的儿联体贡大姐、妇产科曹瑞勤毫无悬念地整理起厨房;小季护士嘛,继续捯饬着我们的“药库”;急诊科的徐思远经过了这几天的磨合,俨然已成了当地的“孩子王”,率领众小志愿者在院区里捡垃圾。


(蔡叶华医生进行院区消毒)


(徐思远医生是孩子王)

整着、整着,呗儿,出事儿了,营地的主帐篷之一坍塌咯!天呐,咱的窝就这样毁了吗?幸好,经过简短的“体检”,诊断为“轻度”气帐漏气。插上鼓风机,一通吹,没过一会儿,窝儿又复原了。

整理内务,较之门诊工作轻松不少,大家边忙碌,边享受着周六尼泊尔的阳光,惬意!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正当我们悠闲地享受着周六正午方便面大餐时,一片黑云压境,眼见着从世界屋脊的方向滚了过来。没一会儿,隆隆雷声便如期而至。不好,要下暴雨了。大伙纷纷扔下饭碗,分头收拾起来。扯衣服的扯衣服,扎电线的扎电线,收药箱的收药箱,好不热闹!转瞬,风到。半盏茶之间,49摄氏度的室外温度骤然跌至20度。在大风的肆虐下,那顶据说能抵抗7级大风的 “客厅”如水草般摇曳了起来。蔡、徐二话不说,抄起大锤,叮叮当当地加固起来。俩人刚忙乎完,黄豆大的雨点儿便泻了下来。瞬间,寨子被笼罩在热带的暴雨之中。呵呵,这下我们赚大了,用来自喜马拉雅的“矿泉水”冲澡,让我山的弟兄们羡慕去吧!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不,刚开始下雨,院区里忽然断电了。大伙正忙不迭的时候,一位老乡骑着摩托又送来一名伤者。来不及穿雨衣,沐浴着“矿泉水”,我和小季冲到了诊室。原来,这位老乡在修屋时,被金属条割伤了腿。万幸,尽管伤口较长,但不深。冲洗、局麻、消毒、修剪、缝合,按部就班,10分钟搞定。老乡乐呵呵地坐着摩托回去了。


(朱磊队长在清创缝合)


(徐思远医生在诊治)


(繁忙的季玮护士)

热带的雨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一会儿就稀稀落落,逐渐停了。少顷,又成了艳阳天。然而,水和电却依然迟迟不来。雨后,病人还是很少,大伙儿逐渐和志愿者们聊开了。Nepal的青少年虽然鲜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享受都市生活,但他们却永远快乐,永远欢笑着。这里的孩子没有iphone和ipad,却拽着我们用弹弓射鸟;他们没见过乐高积木,却教会我们用树汁吹泡泡;他们没有泳池和耐克鞋,却邀请我们在草场中踢球赛……诊室里,孩子们用尼泊尔语唱着欢快的民谣,击打着桌子,敲出美妙的节奏,一位尼泊尔小萝莉带着贡姐、曹瑞勤合着节奏舞动了起来。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欢笑,聆听他们足以融化一切仇恨的童音,此情此景,我们真是醉了。

(曹瑞勤医生与小志愿者)


贡海蓉医生欢快地和着节拍跳舞)

夕阳西下,水和电终于恢复了,杨部长和小屈也终于可以放心了。这就是红会国际救援队在Nepal的生活,有张有弛,艰苦但欢乐。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个久违的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厨在做方便面大餐呢)

明天,寨子将迎来第3000名就诊者。Nepal,加油!

  上一篇:麻省总院激光中心主任Avram教授一行到访... 下一篇:尼泊尔日记(5月15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