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人康复后与脑卒中治疗团队合影
没有谁规定脑卒中一定要在院外发生,非因脑血管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同样会突发脑卒中。4月28日,一名52岁因肝占位而住院的男性患者,在完成部分肝脏切除术后转回病房后,家属反映与患者无法交流,而且患者左侧肢体没有任何活动。病房医生意识到这可能是脑血管意外,立即完善头颅CT检查,并呼叫了神经内科会诊。神经内科总住院医生5分钟内赶到外科病房,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临床体征判断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因刚结束手术,属于静脉溶栓的禁忌症。为了客观评价脑灌注及供脑大血管的情况,神经内科医生与普外科医师陪同患者进行了多模式头颅血管检查,同时电话联系了的介入科医生,大家一致同意急诊血管内治疗是该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协助普外科医生与家属完成了知情同意。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完全瘫痪的左手自行举了起来。一周后评估,患者NIHSS评分从27分降至1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事实上,“院内卒中”并不少见,而且难以避免!围手术期、肿瘤、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状态下的患者都有极高的卒中风险。但类似本例手术后患者,即使在溶栓的时间窗内,也往往不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而大血管病变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都很差,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始终致力于持续优化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流程,缩短患者就诊至溶栓的时间。根据2015年美国卒中年会及2015年欧洲卒中组织年会最新发表的7项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研究结果,血管内治疗很可能有利于大血管病变的急性期患者的预后。随着认识的更新和患方的需求,我们针对需要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将原有的流程加以改进,有序有效地融入放射科(急诊脑血管和脑血流灌注的影像评估、导管室准备)、麻醉科(患者的局麻或全麻)、介入科和神经外科。“院内卒中”的救治能力充分体现了院内医务工作者的卒中识别能力和应急能力、相关科室的协作能力和高效性,更保障了我院住院患者的安全健康和良好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