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媒体视点
 
 
新闻晚报:上海名医:手能“跨半球脑功能重塑”?
 
  来源:新闻晚报  日期:[ 2014-01-07 ]
 

脑中风后偏瘫可治了

手能“跨半球脑功能重塑”?

[ 冬季健康系列报道之四 ]

2013年12月29日   A1叠09 :上海名医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 晚报记者 贺天宝    □ 吴瑞莲 摄影 钟卫 制图 任萍

  冬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脑中风新发病例200万人,目前40岁以上患者达1036万人,并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近一半死亡,存活者中3/4患有偏瘫失语等残障。对于脑中风患者来说,天天在接受治疗,可后遗症却没有根本好转。他们在进行后期康复时也明显感到相较于脚,手的功能恢复始终没什么起色。这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丧失劳动力,而且也给国家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手外科副主任徐文东教授告诉《上海名医》记者,中风导致大脑局部神经元死亡,脑神经系统被破坏,因此即便让手神经“线路”接通,大脑指挥信号却仍无法再传输到手。所以中风患者的手功能恢复始终是个问题。由于人体的手是受对侧大脑半球支配的,如果让偏瘫患者还正常的同侧大脑半球来指挥偏瘫的手,是否能恢复瘫痪的手功能呢?从2006起,徐文东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跨半球脑功能重塑”的新理念,至今已成功开展了近40例手术,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僵硬的“鸡爪手”可以伸开了,原本偏瘫在床的能自己穿衣服……无疑为中风偏瘫患者们带去了新的希望。

  手动越频繁,思维越敏捷

  徐文东表示,人的器官中,最精巧的部分是手部的19块小肌肉。通过这19块肌肉的活动,人才能完成“拿住”、“握紧”、“对捏”这些动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拿起工具劳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关键,而能够拿起工具,正因为有了这19块肌肉。这也正是手与脑联系的关键。

  同时手还是人类神经感觉最为丰富最为敏感的部位,神经纤维也最集中。据介绍,人类基因组的检测结果显示,大鼠和人在基因结构上大体相同,仅有3%的差异。但在手拥有神经纤维的数量上差异却极大。大鼠前爪上有3万根神经纤维,而人手上有100万根,这是任何其他动物都无法比拟的。人也因此具备了最复杂、最特殊的功能——手和脑的联系与互动。

  瑞典专家曾研究了手指活动和脑血流量的关系,证明手指活动简单时,脑血流量约比手不动时增加10%。但在手指做复杂、精巧的动作时,脑血流量就会增加35%以上。脑血流量相对增加了,就有利于思维的敏捷,这无疑再次证明了手和脑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从人的大脑皮层显示的信息来看,手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面积是最大的,几乎达到1/4到1/3。因此,手的高度灵活是和脑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高度进化的结果。

  徐文东说:“众所周知,正常人的手是受对侧大脑半球支配的。脑瘫中风偏瘫患者就是一侧半球出现了问题,好比“司令部”坏了,造成对侧的肢体偏瘫。”

  手是脑的扩展,改变手就可改变脑

  据介绍,人的颈根部有一组神经,叫做臂丛神经,它由颈5、颈6、颈7、颈8和胸1五根神经组成,是大脑和手部的中转站,支配着手臂和手指的一切活动。臂丛神经一旦损伤,患者的手和手臂会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产生非常严重的残疾。当时,各国手外科医生开始设想,能否切断患者身上的一根受影响较小的神经,来移植并修复受损的臂丛神经?最终徐文东的老师顾玉东院士发现用好手的第七根颈神经可以移位代替受伤的臂丛神经。

  可是正常人的手都是由对侧的大脑半球支配的,用好手的神经来支配瘫痪手,大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解答这个问题涉及神经科学最前沿的难题任务落在了徐文东身上。为了揭开大脑是如何控制人体手功能的奥秘,徐文东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横跨多个学科领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开展研究。他们首先通过建立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大鼠模型,即从大鼠的健侧前爪中,取出一根颈7神经借给患侧,使瘫痪的前爪重新恢复功能,经过近一年的长期观察,发现术后5个月,大鼠瘫痪前爪主要归“新司令部”,即同侧大脑半球“管理”,等到了术后7个月,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在“管理”瘫痪前爪,而在术后10个月,瘫痪前爪的“管理权”又回到了原来的“司令部”,呈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人体的神经再生和大脑重组是缓慢的过程。研究组同期又对进行健侧颈7手术的病人进行了大量的随访,结果与动物实验的结果相一致。徐文东表示,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外周神经移位可以诱发大脑跨两半球重新激活功能的模式。这意味着:手是脑的扩展,改变手就可以改变脑。

  然而,健侧颈7手术以后的病人感觉恢复和运动恢复又是不同的,徐文东说道,患者即使经过长期的重组,瘫痪手的感觉仍然无法和健手的感觉完全分开,表现出一种和健手共享的模式。他带领其团队借助同样的大鼠模型进行了感觉功能重组模式的电生理研究,研究表明,大鼠双侧前爪体感中枢全部集中在患肢同侧半球,表现出双侧上肢的感觉同时反馈至一侧半球的特殊现象。这一重要研究结果提示:一侧半球可能可以同时控制双侧上肢!

  激发大脑潜能,双手可共享一个“司令部”

  既然一侧“司令部”的感觉中枢可以同时接收双侧上肢信号,那么一侧“司令部”的运动中枢可以同时控制双侧上肢吗?经过大量动物实验后,徐文东发现,大脑运动中枢可能存在一种此前并未被发现的重要潜能:在一侧半球不能被激活的情况下,外周神经移位可以促使另一侧半球通过功能重组实现对双侧上肢的控制。这时,徐文东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是否可以通过外周神经的转位,将脑瘫中风患者偏瘫的手连接到同侧健全的大脑半球,由健存的大脑半球来支配瘫痪的手呢?

  于是,徐文东带领研究组成员首先进行了动物实验。他们建立了脑外伤致一侧上肢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接着伤后一月对其进行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瘫痪侧颈7神经。结果显示接受健侧颈7神经移位的实验组大鼠自术后第6周起出现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效果开始好于对照组的趋势。术后6个月这种趋势变得更为明显,术后8个月起肢体功能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后的电刺激、影像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也都纷纷证实了这一点。

  徐文东介绍,在临床应用的近6年来,已有近40位因中风、脑外伤、脑瘫而一侧大脑损伤的患者在其团队的精心治疗下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一位来自外省市的中风患者在患病后,她的手已基本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要说生活自理,甚至连最起码的吃饭、开门等简单动作都无法独立完成。在当地医院,她也尝试过很多的方法,但病情依旧没有任何起色。原本已经心如死灰的她在病友的介绍下找到了徐文东。如今,距离手术已有四个月了,患者的手已经没有了术前那种强烈的抖动,整个手也可以放松很多。她坦言,过去因为自身的病,她对自己几乎已经失去了信心,整天沉默寡言,甚至对日后的生活也没有勇气去面对。但自从接受手术后,她发觉整个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她明显感觉到自己开朗了许多,渐渐地也对自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手可以恢复得越来越好!

  徐文东表示,在他接诊的患者中,有的原本已经放弃了治疗瘫痪手的希望。“有的自打有记忆起就无法生活自理,连上个厕所都无法自己提裤子,就更不要说用瘫痪手去拿颗糖、或是端个饭碗,用瘫痪手来协助穿衣服、系鞋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梦想,而现在,从患者们来我的专家门诊复诊时开心的笑脸可以体会得到,对这些患者们而言,他们的梦,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名医堂

白酒按摩可治腱鞘炎?

2013年12月29日   A1叠10 :名医·深度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贺天宝    □吴瑞莲 摄影 钟卫 制图 任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党”纷纷患上了腱鞘炎,但腱鞘炎靠按摩能治好吗?专家表示,腱鞘炎用推拿按摩可使症状消失,但95%会复发。而腱鞘炎采用局部封闭或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就不易复发。专家建议,预防腱鞘炎,需要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不宜用冷水,应适时活动手。

  专家介绍
  徐文东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手外科副主任,华山医院静安分院院长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协会国际会员,国际实验显微外科协会理事、欧洲腕关节镜协会国际会员、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学术带头人等
  曾获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新百人”、“上海市银蛇奖”、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等荣誉称号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科委多项课题,有50余篇论文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2项。
  擅长:以微创新技术如腕关节镜、胸腔镜等内窥镜新技术治疗疑难性腕肘关节痛、臂丛神经损伤、手汗症等疾病以及创新方法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如脑外伤、中风、脑瘫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后遗症。


  Q
  网上有传白酒可治疗腱鞘炎,即将60度的白酒放到小碗里,用火点着,趁着着火时,用手粘酒抹到患处,用力按摩,据说没有副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徐文东:腱鞘炎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只要长期、快速、用力地做同一个动作,就可能会使关节发生腱鞘炎,疼痛、活动受阻都会由此产生。每天使用电脑键盘、鼠标,甚至用手机发微信,都会让特定的几根手指长时间、重复、用力地屈伸,就会使手部的肌腱出现过度的摩擦,这也是腱鞘炎形成的“先决条件”。
  此外,50岁以上的女性在腱鞘炎患者中可达60%,这是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引起滑膜增厚,从而诱发腱鞘炎。同时,腱鞘炎在冬季容易高发,也是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比如许多妇女习惯用冷水洗衣服。
  一般来说,腱鞘炎推拿按摩可使症状消失,但很容易会复发。腱鞘炎大多采用局部封闭或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不易复发。对于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考虑理疗、封闭等保守治疗;对反复发作的经多次局部封闭及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狭窄性腱鞘炎,可通过手术切开滑车、部分切除腱鞘解除不适。腱鞘囊肿推拿按摩可使症状消失,但95%会复发。
  如果有腕部或手指麻木、水肿、刺痛、敏感性下降,或者按上去有痛感,关节不活络,弯曲手指握东西感到困难、无力,手指一活动就加重不适感等这就是明显的腱鞘炎症状。如果得了腱鞘炎要抓紧治疗,可在患处贴上膏药如腱鞘舒筋贴等。预防腱鞘炎,需要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不宜用冷水,应适时活动手。

  Q
  手指麻木都是“颈椎”惹的祸吗?


  徐文东:未必,还有可能是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和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退行性疾病。腕管综合征主要症状是手掌侧拇指、食指、中指麻木或伴有拇指根部大鱼际的萎缩,严重者常有手部夜间麻醒,而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一侧上肢发生放射性疼痛、麻木或手部麻木,通常早上发麻。临床上容易将两者混淆。
  具体说来,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手掌腕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好发于30岁—50岁年龄段人群,女性患者是男性的5倍,常为多年从事手工劳动的工人和家庭妇女,记者、编辑、设计人员也是高发人群。此外,一些怀孕妇女、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综合征。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名患者,她是位会计,今年50周岁刚退休,最近老是感觉右手麻,近来发现睡觉时会麻醒而且手部肌肉也萎缩了。医生怀疑是“颈椎病”,建议她做颈椎磁共振,可检查结果并没有什么异常。结果来到华山医院就诊,做了个肌电图后诊断马上明确了。原来是“腕管综合症”,我在她的腕部开了个2cm的小切口,手术后患者的手麻症状很快缓解了。其实还有一种“手麻”主要是环、小指的麻木,严重者伴有手部骨间肌肉萎缩、影响精细活动,这是因为尺神经在肘部受到卡压,即所谓的“肘管综合症”,也需要手术松解。
  预防腕管综合征,自我护理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坐姿,不论工作或休息,都应该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要尽量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过度伸展。每天大部分时间以电脑为伴的职业人群,一定要控制每天使用鼠标的时间。一旦出现了手麻、手痛,特别是出现夜间麻醒的情况,一定要找手外科专科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Q
  针对手外科常见疾病,如何在社区建立相应的预防体系?


  徐文东: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及“现代文明病”的蔓延,手急性损伤的比例将下降,慢性疲劳性损伤及手部疾病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科技发达的大城市,如过度依赖电脑长时间使用鼠标会导致手部正中神经受压及尺神经受压,患上腕管综合征及腕尺管综合征。同时,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失调的患者得腕管综合征的几率也比一般人高。因此针对滑膜炎、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等社区好发病,我们会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尤其纠正他们过去对于这些疾病的认识误区。比如有些老人认为手麻、手痛了,应该拼命锻炼,因此常常去小区健身区内“疯狂”健身。其实,手麻手痛正是身体需要休息的信号,如果不顾这些信号,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锻炼,只会加重病情。
  此外,打高尔夫球、网球等引起的运动损伤也比较多见,而通常摔跤时手撑地也会引起关节损伤。伦敦奥运帆船冠军徐莉佳就是这样的情况。今年1月,徐莉佳在美国帆船世界杯比赛后的恢复性训练中意外摔倒,造成手掌螺旋性骨折。次日,徐莉佳团队返回上海,在华山医院接受了手术。顶着巨大压力,我带领团队将每个手术细节都设计得精准到位:女孩的掌骨本身就不粗,骨折需用钢板固定,同时要确保功能不受影响,创伤小、恢复快。整整3小时手术中,我们为小徐受伤的左手打入4颗钉子固定钢板,还专门加入一颗空心的拉力螺钉。5颗钉子同时钉入,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骨头劈裂,需要特别小心。幸好,在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整个手术和康复过程比想象中顺利。术后一个月,小徐随访时重拍CT片,检查显示骨折已完全愈合,恢复之快大大出乎意料。2012年3月,小徐前往福建集训,状态比以往更出色。其实小徐有本事取得这块沉甸甸的金牌,就是对我们医生最好的奖励!

  Q
  日常生活中,身边经常能见到这样一些朋友,他们的手掌大多时候都是湿嗒嗒的,无论炎夏酷暑,还是天寒地冻,手掌、足底及腋下总是多汗、湿冷,有时还呈滴珠状出汗,情绪紧张时更为严重。往往因此症状造成学习、工作或社交的严重困扰,针对这一病症目前有何治疗方法?


  徐文东:其实这种状况在医学中被称为手部多汗症,简称手汗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一般汗腺的分泌是经由交感神经所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大部分自孩童就罹患手汗,到青春期更严重。手汗症病人除了手汗之外,都健康正常,大多数还合并有足底多汗或腋下多汗,据统计这种疾病有12%的人有遗传倾向。
  对于手汗症的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属于疑难杂症,治疗方法有限且疗效不确切。手汗症的治疗分为内科及外科两种方法。内科方面使用的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常会有口干舌燥或肠胃功能障碍等副作用,影响长期服用。而局部涂抹的药剂也因时效有限,需要时常补抹,且效果欠佳。总而言之内科方法均有其有限性。
  外科手术治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切断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胸手术,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创伤大,因为靠近心脏、肺等人体重要器官以及周边的大血管,故而手术风险极高。目前的手术方法为内窥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胸腔镜),是目前治疗手汗症的唯一有效且持久的方法,仅需在每侧腋下作2-3个直径约1厘米的微小切口,不开胸,即可完成手术。此手术切口微小、痛苦小、瘢痕小不影响美观,单侧手术过程只需约半小时,除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足底和腋部出汗反应性增多外,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手部多汗症状立刻消失,可谓“立竿见影”。





  上一篇:文汇报:咳嗽变异性哮喘,您认识吗? 下一篇:新民晚报:寒冷时节要警惕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