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媒体视点
 
 
新闻晨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耿道颖教授:多重角色,演绎人生
 
  来源:新闻晨报  日期:[ 2013-07-01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耿道颖教授:

多重角色,演绎人生

[女医师风采]系列报道

2013年6月30日   B16:B16-健康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耿道颖


 
 
 
 
□放射诊断,是一项硬件和软件不断发展的挑战性工作。
/CFP


 
  医者,救死扶伤。师者,授业解惑。科研者,钻研创新。当这三者身份重叠,集中在一段人生演绎的时候,究竟可以迸发出怎样的力量?又如何达到平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耿道颖教授正在演绎这样的多重人生。她说:“医疗是今天的事业,教育是明天的事业,科研是后天的事业。能穿梭于其中,我何其有幸。 ”

“医者是立命的根本,而师者是一种给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耿道颖教授从事临床放射诊断事业26年,对这一硬件和软件不断飞速发展的挑战性工作投入极大的热情。她说:“工作中,许多医生,都会有医者、师者、科研者这样的多重身份。首先,当医生是立命的根本。我心里的医者当如是,应德为先,技精良。我做影像诊断,每天大概看50个病人,我期望让患者希望而来,满意而归。而后来当人生中多了老师的身份以后,我觉得师者被赋予了另一种意义。”耿道颖教授谈到,当初刚来到医院,觉得只要把医生做好就行。如今,身为博士生导师的她,到医学院讲课的她,感受到了一种给予的力量。

    她觉得,如果能把自己的知识和临床的案例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临床知识,就能让他们更早意识到作为医生的责任和意义。因为医生是一个成长得相对比较慢的职业。除了学历,也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同时,为人师表后,耿道颖教授觉得自己也收获了不少:“当了老师之后,从语言啊,知识面啊,各方面都有了拓展,也能促进我做好医生的角色,相辅相成。科研亦是如此。”

“医疗是今天,教育是明天,科研是后天。 ”

    耿道颖教授在讲课时,会保持一种轻松、幽默的状态,讲专业,讲生活。而作为科研者,她觉得更需要一种比较严谨的态度,有的时候还需要一些思考。她觉得,医疗是今天的事业,教育是明天的事业,科研是后天的事业。科研既是未来,比如,现下一直提到的转化医学。她提出:“原来认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是平行的,现在看来两者其实可以有交集。如果临床发现的问题到临床不能解释了,就回到基础去研究。研究后发现机制和原因,再告诉临床。临床就可以对因治疗,促进病情的好转。这样的转化医学可以说是加快了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脚步。”

    耿道颖教授觉得,基础研究在与临床研究沟通以后,就可以发现哪些东西是对临床有用的,互相依靠,缩短距离,否则的话也只能像原来一样是平行的关系。她说:“作为科研者,我有时还要做一些论文评审,杂志编委。所以我特别珍惜休息的时间,若双休日有空闲,我会去听一些著名社会人士的讲座,我记得有一个院士曾经说过‘你去参加一次聚会,一次讲座,如果有一句话让你受益终生,那你花的时间就值得了。’”

[编后语]

    在采访过程中,问及耿道颖教授平时的爱好,她摇摇手表示:“对于医生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工作之余的时间,我只能谈谈我喜欢的休闲方式,我喜欢看书放松,感受岁月静好的美妙,我也喜欢上网看看偶像剧,回味青春绽放喜悦。还喜欢聊聊微信微博,与学生轻松的交流,但是真的时间太少……”记者了解到,在临床钻研的同时,耿道颖教授还担任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工作可以说几乎占据了她的所有时间。她总说,“行政工作像是服务客户,外部客户是让患者满意,内部客户是让员工满意。在让大家满意的过程中,其实也让我获益,我得到的是一种归属感,生活的归属,心灵的归属。 ”

    (“女医师风采”系列报道由上海女医师协会、新闻晨报-健康版合作推出)


  上一篇:解放日报:当选杰出青年之后 下一篇:新闻晚报: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大多可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