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媒体视点
 
 
新闻晚报: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大多可耐受
 
  来源:新闻晚报  日期:[ 2013-07-01 ]
 
 

解析公众认知误区,专家称:

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大多可耐受

2013年6月28日   A1叠16:A1叠16-上海城事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朱蒙雪

 

    近来,有传闻称“每年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令部分家长感到恐慌,他们中有些甚至在微博上表示,“打疫苗风险太大了,不如不打! ”对此,华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指出,一些公众对疫苗存在认知误区。其实,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经济的方法,“打不打”不必犹豫;部分疫苗因质量不过关而产生严重后果,与疫苗不良反应实属两个概念,不可混淆。

误区:接种风险高不如不打

纠正:要接种也要严格管控质量

    2004年江苏宿迁假疫苗案,2009年大连金港安迪的疫苗违法添加事件,2010年江苏延申疫苗造假事件,2012年山东破获的涉及全国的非法疫苗案……多年来频发的“疫苗门”令部分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心存疑虑。“打疫苗风险太大了,还不如不打呢!”一些家长在微博、微信中如此评论。

    对此,华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指出,不应把“疫苗质量好不好”和“要不要打疫苗”混为一谈。“这不是应不应该接种疫苗的问题,而是说相关部门要对疫苗质量从严监管”,张文宏说。

    据了解,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当人体或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当人体或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张文宏教授强调,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经济的方法,正规生产的疫苗风险极低,“打不打”实在没什么可犹豫。以乙肝疫苗为例,在没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中,慢性乙肝感染者占10%;从2005年6月起,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全部免费,数据显示,接种过乙肝疫苗的5岁以下儿童中,这个比例不到1%。又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医院病房里常见大批乙脑、流脑病人,而这些年就很鲜见了,这主要归功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被纳入计划免疫程序之列。

误区:不良反应导致后遗症

纠正: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大多可耐受

    最近又有说法称,我国每年疫苗预防接种达10亿剂次,即使按疫苗不良反应概率百万分之一到二计算,也意味着每年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不少家长对该说法中的推算方法深信不疑,忧心忡忡地在微博上予以转发、评论,使疫苗再次成为众矢之的。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该把因疫苗质量不过关而产生的严重后果与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混为一谈。 ”张文宏表示,疫苗和药物一样,都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症状不一、程度不一,不代表一定致残甚至致死。一般来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非常低,且大部分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疼痛、肿痛等,都是人体可以耐受的。当然,不良反应还包括过敏反应,而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死亡。但疫苗上市前有过与普通未接种人群的比较,大多数疫苗因不良反应造成死亡的比率与未接种人群相似。

    事实上,每种疫苗投入使用前,公共卫生决策者都要充分权衡其对传染病的防控效率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比例。上世纪80年代英国就有人因不满百日咳疫苗不良反应,而发起过一场反对使用百日咳疫苗的运动,导致英国等国百日咳疫苗接种率一度下降,继而发病率升高、死亡人数剧增。

误区:国产疫苗技术落后好多年

纠正:更新稍慢不代表异常反应率高

    该传闻还称,“我国开发的品种大多为单价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传统疫苗品种,国外上市的疫苗多以联苗、灭活等新型疫苗为主”,并暗示我国目前疫苗生产技术较发达国家落后了三五十年。一些家长对此感到恐慌,表示以后宁愿自费为孩子接种进口疫苗。

    记者了解到,减毒与灭活均属疫苗生产的传统工艺,对我国各大生物制品公司来说不在话下。张文宏教授表示,我国疫苗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疫苗更新换代也比国外落后一些,但“落后三五十年”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以乙肝疫苗为例,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也多是与著名跨国制药企业合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的生产线,并不断进行更新,生产的基因重组疫苗与国外生产的疫苗质量上几乎没有差异。

    “这点差距不代表国产疫苗的异常反应率就会比进口疫苗高”,张文宏说,“当然,国产疫苗确实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何加快国产疫苗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但这些还需要更多投入与更长的时间。 ”

  上一篇:新闻晨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耿道颖教... 下一篇:新民晚报等:“脑起搏器”专克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