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亚太慢乙肝指南》更新看《中国慢乙肝指南》找寻符合国情的优化治疗2012年2月29日 作者:韩学晶
近年来,各国和地区《慢乙肝防治指南》不断更新和完善,并越来越贴近本土国情。日前,《亚太地区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下简称《亚太慢乙肝指南》)的更新,令人们再次审视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中国慢乙肝指南》),并进一步思考符合中国乙肝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即优选药物、优化疗效、规范治疗。
乙肝国情三大特点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2000万名慢乙肝患者的乙肝大国,有着明显区别于他国的特殊性。
首先,随着我国慢乙肝治疗方案越来越多样化,其治疗背景也越来越复杂。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已成为我国慢乙肝治疗领域医生、乙肝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次,在我国,乙肝抗病毒药物还不能完全报销,当乙肝治疗越来越强调长期管理的重要性时,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我国慢乙肝患者经济负担严重。
最后,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急迫心理导致目前乙肝患者自行停药、间断服药或换药等不规范治疗现象常见。而这些是导致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优化治疗三大策略
鉴于我国乙肝患者群复杂而庞大;80%乙肝患者经济负担重;不规范用药现象普遍等特点,在最近一次《中国慢乙肝指南》更新时,已将优化治疗策略纳入了《中国慢乙肝指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表示:“优化治疗是在总结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利益和医生的用药经验,符合中国国情,意义重大。”
据悉,优化治疗策略针对乙肝初治、复发再治、肝硬化等不同乙肝人群给出了详实明确的指导方案。对于刚开始抗病毒治疗、功能大于两倍正常值、乙肝病毒含量小于10的9次方的e抗原阳性患者和乙肝病毒含量小于10的7次方的e抗原阴性患者,推荐单药治疗,并定期规范检测;如果24周乙肝病毒在10的3次方以上,应采用联合治疗;对于复发再治患者,推荐根据治疗前是否达到停药标准制订相应的优化治疗方案;对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只要乙肝病毒阳性,就应立即开始抗病毒优化治疗。
而针对我国慢乙肝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优化治疗策略提出综合疗效、安全、费用等多个因素,以保证长期治疗的优选药物原则。
此外,为规范乙肝抗病毒治疗,优化治疗策略提出定期监测和不随意停药、换药的准则。以拉米夫定为例,治疗开始半年是分水岭,如果此时发现病毒转阴,继续坚持治疗5年后绝大部分患者能达到肝功能正常并维持乙肝病毒阴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