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概况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创建于1996年,前身为职业病科。自创建以来,借助于医院的整体优势和自身努力,在历届科主任的带领和辛勤耕耘下,敏锐捕捉疾病谱变化趋势和国际上相关前沿研究成果,于2005年牵头成立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挂靠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中心以“合作、贡献、发展”为宗旨,与兄弟科室和全国多家知名医院、专家密切合作,在风湿免疫病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地位等方面,有了快速的发展,提升了科室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历年来获复旦大学版医院专科排名提名、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力排行榜前列。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正式启用后,医疗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目前,风湿免疫科固定床位37张(总院+宝山院区),被批准为风湿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也是风湿病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同时,继续保持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职业病专业,目前是上海市八家拥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市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负责上海市职业病诊断的质量控制及督查工作。目前科室有正高级(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高级(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7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在读博士、硕士近20名。所有成员均为研究生学历,其中大多具有博士学位。
| 科室特色 |--------------
风湿免疫科在治疗上以西医西药为主,遵循国际上推荐的治疗方案、方法,在临床医疗水平上保持与国际同步,开设有多个专病门诊如系统性硬化症、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科室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及系统性硬化症为亚专科特色,同时大力开展科普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建立直播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开创了科室专属的“痛风专家说”、“和风细语”科普系列,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与病患的互动,增强疾病科普效果,所发布的文章、音视频、图书累计点击、阅读、销售量超过一百万余次,获得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奖项。2024年牵头成立了中华预防医学会风湿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在全国领域积极推进风湿病的一级和二级防控。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科室致力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规范治疗,制定痛风诊疗规范。联合检验科及皮肤科团队自主研发HLA-B*58:01试剂盒,并获专利,大大提高患者服用别嘌醇的安全性,并写入国内外指南,作为别嘌醇服用前的常规检测。每年举办“恒健痛风论坛”,针对痛风诊治进展及研究前沿进行专题讨论。开设有痛风高尿酸血症专病门诊(总院周四下午,宝山院区周二上午)、痛风营养联合专病门诊(总院周三下午)。在学科带头人邹和建教授的带领下,科室率先倡议发起全国范围“420全民关注痛风日”活动,每年在全国范围进行科普宣教活动。策划并拍摄科普微电影《悔》,国内首部百集痛风科普系列短视频《痛风科普100问》,以及出版《痛风科普100问》科普书籍,获得2023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科普图书类入围作品。“恒健痛风”获上海市健康科普品牌。
系统性硬化症 除常见病痛风的规范诊疗外,科室也积极推动罕见病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治进展,制定系统性硬化症诊疗规范。2011年复旦大学与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共同发起国际系统性硬皮病研究的合作组织——硬皮病临床与研究国际协作网(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Scleroderma Clinic and Research, InSCAR),旨在联合国际上从事系统性硬皮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各方力量,共同为探索该病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而努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学术带头人邹和建教授担任副主席。多年来积累了优秀的治疗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探索。开设有系统性硬化症专病门诊(总院周二下午),在上海市率先开展系统性硬化症的特异性检查——甲襞毛细血管镜,为早期诊断系统性硬化症提供了简便的检测手段。

除上述风湿性疾病诊疗外,科室继续保留原有职业病诊断工作。职业病诊断质量处于国内、上海市领先地位,主要从事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和以苯中毒为代表的慢性职业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工作。每年诊断病例均处于上海市领先地位。科室有4名专家承担市、区两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以及上海市及各区职业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 教学情况 |--------------
在教学工作方面,风湿免疫科为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已经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科研能力突出的研究生。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风湿性疾病及中毒性疾病方面的理论授课,以及华山临床医学院风湿科床旁带教,授课学生范围涵盖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留学生等。作为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基地站点之一以及风湿免疫专科培训基地,常年承担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每年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诊治及进展》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临床诊治及进展》。由科室学术带头人邹和建教授作为主编之一的《实用内科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影响最深远、时间跨度最长、版数最多、印数巨大的大型临床医学专著。除《实用内科学》外,科室成员还积极参编《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实用神经病学》等,参译国外著作《自身抗体》《默克诊疗手册》等。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方面拥有较强的教学团队和实力。
| 科研情况 |--------------
在科研工作方面,风湿科逐渐积累经验,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强的科研梯队。多数成员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南加州大学、日本国立成育研究所、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等国际一流医疗、科研机构留学、培训。科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及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学科带头人邹和建教授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成立了国际硬皮病临床与科研协作网(InSCAR),目前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医学中心、日本国立成育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姐妹机构)。近年来科室获得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项科研资助,承担了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研究项目。在国际顶级风湿病学杂志如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Arthritis & Rheumatology等均有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学科带头人邹和建教授为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学组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痛风学组组长、InSCAR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职业病与环境医学会前任主任委员。现任科室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万伟国主任医师担任上海市医学会职业病与环境医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分会委员、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作为2024年获批的上海市第一批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每年承担各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大分子生物制剂,细胞治疗,基因改造等转化与临床应用研究,包括研究者发起及1-4期注册药物临床研究。目前每年在研项目2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