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图文新闻
 
 
华山医院喜获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来源:科研处 刘威  日期:[ 2017-06-12 ]
 


近日,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公示了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信息。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牵头申报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和核医学科主任刘兴党教授牵头申报的“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项目获得立项。

神经内科董强教授联合北京天坛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阳军区总院等10家三甲医院的专家,申报了题为《国产溶栓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有效性及卫生经济学研究》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项目。

自2011年起,在董强教授的指导下,神经内科急性卒中静脉溶栓团队成立,7天24小时待命,通过与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的协作,不断优化急诊流程、提高静脉溶栓比例、减少院内延误。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率从流程改进前的1.5%逐年上升至12.7%,患者的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从流程改进前的110分钟逐年缩短至53分钟,静脉溶栓时间小于60分钟的比例达到70%。华山医院的脑梗死急救流程、路径和规范被推广至上海30多家医院,并由此建立了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服务体系中11家市级和25家区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使上海地区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量提高1倍,静脉溶栓时间缩短了40分钟。2015年以来,溶栓团队又与神经外科、放射介入科、护理部等组建急性卒中多学科协作MDT团队,为存在大血管闭塞的合适患者提供静脉-动脉的联合治疗。这项医疗工作得到了溶栓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肯定和赞许。

在静脉溶栓同时,溶栓团队在放射科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受邀参加国际首个急性卒中多模式CT影像的注册登记研究,相关的临床研究合作发表了一系列高影响因子的SCI文章,包括Annals of NeurologyBrainStroke等。多模式CT影像的组织学评估,也被应用于血管内治疗的决策,优化了临床实践,在国内该领域起到了引领和标杆示范作用。

刘兴党教授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7家单位,申报了题为《PET-CT综合评价体系及培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项目。

华山医院作为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从PET、PET-CT进入上海伊始,持续开展PET、PET-CT的质量和性能测试并进行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评价,目前承担着上海市20台PET-CT和1台PET-MRI的质量控制工作,拥有多个常用性能测试模型,在实践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定评价体系,具有开展系统性评价体系建立的工作基础,同时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云南、新疆、甘肃等省邀请开展了跨省市的PET/CT质量控制。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中心已制定了两版《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手册》,是目前国内唯一出版的核医学质控手册,颁布并实施“18F-FDGPET/CT肿瘤显像技术操作和临床应用指导性原则以及报告要素”。刘兴党教授团队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制定了国家《核医学单病种质量管理标准》,承担了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关于“PET-CT报告要素标准”地方行业标准的研制,参与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和PET/CT临床使用评价指标”及“SPECT、SPECT/CT仪临床使用评价指标”的起草和制定。

2014年,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正式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整合了原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科技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通过设立重点专项进行全链条设计,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组织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目前,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设立1078个项目,累计部署中央财政经费215.81亿元。华山医院2017年取得的突破既是对过去多年工作的肯定,也是全新的开始。



  上一篇: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科康复专家委员会手... 下一篇:中国抗癫痫协会癫痫科普知识走进复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