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图文新闻
 
 
他是个好人,他为这个世界留下大爱——记2015年华山医院第9例器官捐献者屈俊先生
 
  来源:陈勤奋  日期:[ 2015-11-16 ]
 

 

1110日晚饭后,屈先生夫妇俩去家附近的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屈先生感觉自己的手有点不听使唤,不一会儿,症状愈发严重。妻子唤来亲戚,一起把2年前曾经有过一次“小中风”的屈先生送到了最近的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在送医的路上,屈先生已经出现呕吐、失语的症状,并且开始陷入昏迷。到了医院,经头颅CT检查,医生诊断为脑干大量出血,已经无法手术了。

屈先生今年42岁,多年前夫妇俩从老家四川巴东来上海奉贤打工,妻子的4个姐姐全家也都在那里。日子虽然过得不容易,但留在老家读书的一双儿女却很懂事。老大是儿子,今年高考分数只上了二本,心有不甘的他正在复读准备明年再考自己心仪的大学;老二是姑娘,已经在读专升本。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妻子的眼里,丈夫是个脾气很好的好人,家庭的顶梁柱,她什么都听丈夫的。在儿女眼里,父亲是个脾气很好的好人,是比母亲更亲切、更容易交谈的人。在妻子那边的亲戚眼里,屈先生是个脾气很好的好人,善良,乐于助人。一大家子互相照应,清苦的日子也过得和和顺顺的。

11日,在奉贤的亲戚和在老家的屈先生儿女、弟弟都赶到了医院。医生对他们说,屈先生的病情已经不可逆了,请他们考虑一下是否能把健康的器官捐献给其他病人。虽然事情来得突然,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但是一想到屈先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大家都没有反对。

华山医院OPO协调员蔡国玮老师下午接到五院的报告后,立即赶到五院,与这个老实善良的大家庭商量捐献事宜。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最后由一向在大家庭里做主的三姐夫拍板。“按照老家的风俗,我们是不能同意捐献的。但在上海,我们也都从新闻里看到过听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觉得能理解,能接受。毕竟,这是在做好事。他那么好的人,平时就那么乐于助人的人,一定会同意我们替他做的这个决定的。”屈先生的爱人、儿子和女儿郑重地在器官捐献同意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天晚上11时许,屈先生由120转送至华山医院中心ICU,华山医院OPO团队赶到医院,启动一系列严谨规范的捐献程序。

12日凌晨250分左右,屈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医务人员和屈先生的亲人围在屈先生床旁,向这位所有人口中的好人鞠躬致敬告别。

为了保证肾移植受者的移植效果,张明教授对屈先生捐献的肾脏进行了“零点活检”,由肾脏科的刘少军医生连夜加班进行检测,发现屈先生原本就患有自己并没有觉察的肾脏疾病,导致超过30%的肾小球发生硬化,推测就是由于肾性高血压才导致年届40的屈先生先后两次发生卒中。这两个肾脏最后没能被用上,甚是遗憾。但是,屈先生的肝脏被连夜植入一位正苦苦等待肝脏救命的患者,肝移植手术很成功;屈先生的角膜为两位患者带来了光明,其中1例角膜移植在华山医院眼科完成,是华山医院迄今第3例角膜移植。

得知3例移植手术都很成功,沉浸在悲痛中的一家人觉得有了一些安慰。看着刚刚成年的屈先生儿女叙述着对父亲的怀念,安慰着不知所措的母亲,感觉到他们瞬间长大,也让正为他们担忧的华山OPO医务人员有了一些安慰。





  上一篇:华山医院位列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 下一篇:华山医院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