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媒体视点
 
 
新闻晨报:人们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们对医学并不了解
 
  来源:新闻晨报  日期:[ 2015-08-10 ]
 

《新闻晨报》 2015年8月9日 B08版 医者

记者  顾筝 


华山医院普外科主任钦伦秀的门诊中,病人很多,还有不少病人要求加号,但面对每个病人或家属的时候,钦伦秀都放慢语速,一一解释他们所疑惑的问题。有时候,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可以让病人完全安心下来。


  他建议我们,到上海来找钦教授

  上海的炎夏在这两周正式到来,烈日当空,热浪阵阵。
  医院内更“热”。华山医院的门诊大厅内挤满了人,跟着电梯走上二楼、三楼、四楼,每一层都人山人海。
  四楼普外科专病诊区的一个门诊室内,钦伦秀正在看门诊。他的专长在肝胆外科领域,擅长肝门区肝癌、肝门区胆管癌、尾叶肿瘤切除、以及联合脏器切除术等。
  这一天是周一上午,是他的专家门诊时间。不足五平方米的门诊室内,钦伦秀坐在办公桌前看病人递来的影像资料,旁边坐着他的两个实习医生。
  病人孙先生有点担心,他在2013年接受了肝癌手术,每三个月定期接受检查。半年之前的验血报告中显示甲胎蛋白偏高(记者注: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他分别做了B超和核磁共振,却没有发现出问题。
  钦伦秀在电脑系统里调出了孙先生的检查报告单,仔细地查看了起来,同时他问:“我之前建议你吃靶向药,吃了吗?”
  “太贵了,没有吃。一年都挣不了多少钱呢。”孙先生嗫嚅着。
  “是啊,费用是个大问题。”钦伦秀很理解他,“从你的报告单上看目前还看不出问题。但甲胎蛋白高,有一些风险存在,还是需要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孙先生点了点头,去接受检查,查看一下近期的身体情况。
  肝癌病人不少年纪偏大,身体虚弱,所以有一些家属是带着检查报告单来到门诊室来代病人看病,咨询的。
  有两个中年男子手上带着好几包检查过的片子走进了诊室,他们是特地从江苏赶来的病人家属,代自己的父亲来进行咨询。一进门,他们就说了找到这里来的原因:“我们老家有个人得了食道癌,转移到肝脏,是在你这边动的手术,已经过了好几年了,一直都挺好的。他建议我们,到上海来找钦教授。”
  钦伦秀询问了一些基本信息:病人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动过手术,放化疗多少时间?
  家属一一回答着:已经在当地医院在肝部做了5次伽马刀治疗,之前还能走路,但最近非常虚弱,下不了床,每天到了下午,还会发烧。
  钦伦秀拿起家属带来的各个时期的影像资料,仔细地查看,他叹了一口气:“伽马刀是一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对某些病人效果是不错的。但要掌握好它的治疗适应症,如果只是一两个病灶,用伽马刀还比较有效,但你们父亲肝脏里好几个地方都有病灶,没有办法通过伽马刀完全去除它们,反而会促进转移。现在连肺部都有了转移。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了。”
  两个儿子都焦急地问:“难道没有手术机会了吗?”
  钦伦秀向他们解释道:“现在已经是过度治疗了。你们父亲的身体现在很虚弱。这就像打仗一样,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一举把敌人消灭掉,却一再地进行强攻,最后敌人没有消灭多少,却把自己的军队都搞垮了。现在他的身体太虚弱,不适合大动干戈,我建议你们先保守治疗,把他自身的体力和免疫力提高起来,其他的都先缓一缓。”
  这两位从江苏来的先生大概没有料想到父亲的病情已发展到这种程度,他们俩有点沮丧和难过,但他们离开的时候还不忘跟钦伦秀说:“好,那我们先等他体力恢复过来,到时候再来找你。”

  在这样的手术中,医生所要承担的压力其实更大

  虽然病人很多,还有不少病人要求加号,但面对每个病人或家属的时候,钦伦秀都放慢语速,一一解释他们所疑惑的问题。有时候,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就可以让病人完全安心下来。
  一位中年阿姨代自己90多岁的母亲来看病,她诉说了症状:我妈妈之前有胆囊炎,2010年做了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缩写,指的是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7月中旬开始上腹有胀痛,有低热。我们急死了,带她在家附近的医院做了几次B 超,显示为胆总管有扩张,为12mm,13mm和15mm,这个数据怎么一直在增加,还说它里面充满了气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钦伦秀查看了之前的病史资料,宽慰这位焦急的阿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胆管炎发作的证据,因为她没有明显的发烧,也没有黄疸,一般来说,如果胆管炎发作,眼睛就可以看出已经发黄了。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是原来胆道结石和ERCP之后的一些反应性胆道扩张。”
  “真的不用再做检查吗?我们都害怕死了。”阿姨说。
  “现在老人家都已经90多岁了,又没有明显腹痛、发热等症状,就不要多折腾她,再观察看看,如果发现腹痛、发热或眼睛黄的症状出现,就赶紧来看医生。”
  “哦,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那要吃药吗,之前医院里给我们配了很多药。”阿姨一一报出了药的名字。
  “药不要吃太多,是药三分毒,就只要吃一种药,最简单,最便宜的那一种就好。”钦伦秀在病历上一一写下了注意事项,阿姨出门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像心上卸下了一块大石头。
  医生的耐心解释有时甚于一贴药,对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患者来说,是很大的宽慰。钦伦秀的患者中,除了罹患恶性肿瘤的患者外,还有一些是肝良性肿瘤的患者。从手术的角度来看,治疗这些良性肿瘤的难度并不亚于恶性肿瘤。“得良性肿瘤的患者年纪一般比较轻,肿瘤一般都长得比较大,位置有时候也不太好,所以手术难度是很大的。在这样的手术中,医生所要承担的压力其实更大,因为良性肿瘤,如果不动手术,患者短期内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手术危及了生命,或在术中术后出现了一些意外,那家属不太容易承受。”钦伦秀解释说。
  这一个上午的门诊中,来了两位因良性肿瘤而动手术的患者。
  一位是由妈妈陪来的年轻小伙子。钦伦秀看了他的出院小结和和核磁共振报告单,并询问了身体情况:发烧吗,胃口好吗,伤口长得怎么样?之后他又像拉家常一样地问小伙子:“谈女朋友了吗?如果人家看到你身上这么大一个伤疤,那你要给她好好解释一下,把出院小结拿给她看。一般老百姓,以为肝脏上面开个刀就是大事,有的人会有顾虑的。以前有个男青年,马上要结婚了,婚检查出来肝脏上有良性肿瘤,当时来看病的时候就说女朋友不同意结婚了。我说,你可以把女孩子带过来,我来跟她解释一下。人们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对医学并不了解。”
  小伙子和妈妈都笑了起来,妈妈说:“嗯,我们会把这份出院小结保管好的,如果她还不相信,就把她带到钦教授面前,解释给她听。”
  另一位是一名年轻的女子,由妈妈和爱人陪着进来复诊。她的疾病非常罕见,是肝脏巨大腺瘤,且发生了癌变(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开始没有任何症状,等到有不适去做检查,已经长得非常大了。
  钦伦秀看着出院小结,开玩笑一般地说:“不错,顺利地拿下来了。肿瘤这么大,像生了第二次孩子,剖腹产一样吧。”
  “那可不一样。不过我还是觉得挺庆幸的,手术这么成功。”女孩子在钦伦秀面前,很放松。
  “现在还发烧吗?”
  “不发烧了,就是胸腔有积液。”
  “这个手术做得很大,近期内会有胸腔反应。手术虽然做得很好,但还是要定期两个月来复查一趟,如果过来不方便的话,就在你们当地医院做检查,半年过来做一次复诊。”钦伦秀一一交代着。
  门诊在12点多的时候结束,不过还是有人来咨询情况,就连钦伦秀走向食堂的路上,还被患者家属拦住:“钦教授,我们的检查报告单出来,你帮我们看一下,有没有问题。”
  钦伦秀接过单子,站在路边解释起来,这对他来说,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上一篇:东方早报:施海明:冠心病介入治疗 下一篇:东方早报: 徐文东:修复瘫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