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图文新闻
 
 
尼泊尔日记(5月23日星期六)
 
  来源:普外科 朱磊  日期:[ 2015-05-25 ]
 

(朱磊队长给患者换药

今天是我们在尼泊尔的第12天。这是最难忘的一天,很有“荒岛余生”的感脚。

依然是一个炎热的上午。10点左右,寨子又开始断电了,诊室的温度随即迅速升了起来。大家依然坚守岗位,一边面颊趟着汗一边也继续看诊。到了中午,就连当地的青年志愿者也开始叫苦不迭“It’s so hot. Salyantar is not the hottest place. But now it is the hottest!”。幸好,估计是当地老乡也感到酷热难当,中午开始病人量明显减少了。

整个上午没有恢复供电。中午,大伙儿用那个貌似“中暑”的液化气灶台烧水泡面吃。整了半天,壶里的水都不见个动静。无奈,大家来了个温水泡面+“老干妈”。尽管寨子的水都是用过滤器净化的,但是总还是担心队员们发生寄生虫感染、肠道细菌感染。愿大家平安。

下午,电恢复供应了大约半小时。正在大家“饥渴”地为手机充电的时候,天色突然变暗,狂风大作。糟了,看来又要下大雨了。果然,不一会儿,西北方向开始了电闪雷鸣。风越来越大,我们的“客厅”(棚子)在肆虐的狂风面前显得那样单薄和无力。在风中摇曳了一会儿,终于,棚子的一边在一声惊呼中塌了下来。几乎于此同时,寨子再次断电。

此刻,我们这帮久处大都市的城市人开始显得有几分慌乱。有的忙不迭地冲回帐篷取雨衣;有的赶紧奔去“库房”拿来工具抢修棚子;有的迅速地收拢棚子里的物品;有的急着归拢原先散落四处的接线板以免受潮后出现短路……一时间,大伙儿就像是搬家的蚂蚁炸开了锅。

但毕竟咱们都是来自华山的精英,只没一会儿,“搬家的蚂蚁”又重新聚拢到棚子下。只听一阵叮叮铛铛之后,受创的棚子又重新竖了起来。又是一阵欢呼,大伙又有了挡风避雨的依靠。然而此刻大伙都已经湿透,平日诊室中正襟危坐的“大教授”们一个个显得狼狈不堪。大家面面相觑,不禁莞尔。


(战暴雨小憩)

雨还在悉悉索索地落着,电还是没来。晚饭咋着落,大家又犯起了愁。蔡叶华和徐思远推出了发电机。一番研究之后,这台号称5.5千瓦的大家伙轰然启动。寨子里响起了第三次欢呼。插上电磁炉,开火炒菜。五分钟后,贡姐着急地嚷开了,这么久了锅子为啥一点儿不热?大伙围拢过来仔细检查。电路通畅、电磁炉指示灯显示正常,都应该没问题。初步诊断:还是发电机的功率不够,没法拉动电磁炉产热。额~难道今晚没热饭吃了?

忽然,后勤部长红会的屈小娟想起我们的物资里还有一台煤油炉,说不准能助我们度过难关。转瞬,一台崭新的煤油炉就摆在了棚子里。经过“教授们”的一番会诊,大家诊断:此炉可以使用汽油生火。幸运地是,刘队他们撤离时在备用茅坑里为我们留下了20公升“救命”汽油。转眼,寨子里飘起了袅袅炊烟。谢谢刘队!


(就着煤油炉做晚饭的贡医生)

饭吃饱了,还是没电,雨依旧没停。寨子渐渐被掩没在夜幕之下,只剩下队友们星星点点的手电和远处的闪电。聆听着雨声、蛙声,周围慢慢变得伸手不见五指。作为队长,磊哥我此刻心里就如15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队友们大多没有在断电情况下雨夜露营的经验,其中还有4位女生;而当天负责营地安全的当地警察不知啥原因也迟迟未来;加之下午营地周围还曾出现过几个陌生人,扛着摄像设备对营地拍摄了一番,行迹极其可疑。种种一切,掺和着断电雨夜的状况,一股略带诡异和恐怖的氛围在寨子里浸淫开来。

不论其他,首先得让女生集中露宿,不能落单。其次由于雨声很响,营帐之间无法听见呼喊声,每个帐篷都必须配有哨子或警报器。第三,夜里大家都必须做好紧急撤出的准备。最后,营地需要轮流守夜,至少维持到警察到岗。磊哥我心里盘算了一番,一一部署。蔡叶华主动请缨第一班守夜。

大家纷纷按照部署钻进了营帐。雨还下着,营地漆黑一片。磊哥我和蔡医生披上了“老虎皮”,对坐棚子下。两人分别倒了杯日前从乡亲那儿买来的自酿酒,暖暖身,壮壮胆。棚下,两人聊着我山的一些趣事,倒也不再紧张。不知过了多久,忽然磊哥我的身边响起了一句尼泊尔英语问候声“Good evening, Sir!”。天啊,两人被吓得差点摔倒。定了定神,两人才发现黑暗中,两名尼泊尔警察已经悄无声息的“摸”进了寨子,来到了我们身旁。一阵后怕,如果来的不是警察,哥俩岂不是瞬间就被拿下了?守夜的能力亟待提高啊!

警察来了,安全系数瞬间提升。我和蔡医生也各自回帐休息了。雨中,队员们躺在帐下,辗转反侧,都久久难以入眠。但愿明天能天晴,但愿能恢复供电。

 

  上一篇: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实用的信息化建设——后... 下一篇:华山医院隆重表彰首批赴尼红十字国际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