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野挥别野战医院)
今天是抵达尼泊尔的第3天,也是进驻Salyantar野战医院营地后的第1个工作日,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着。尽管这是一支刚开始磨合的队伍,但是我感觉到了集体的力量。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员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极佳的野外医疗救护营地。经过他们10天的努力,Salyantar的营地已成为一所超国内乡村卫生院规模的野外医疗营地。不仅具备初级的医疗条件,基础生活设施也颇有规模。对于我们这批零野外救援经验的都市人而言真是极大的幸福。感谢红会第一批救援队的王队长、刘队长,由衷感谢!
第1个工作日的首要任务无疑是熟悉环境、摸索当地的实际情况。鉴于第二批救援队虽专业人员配备齐全但队员人数较少,经讨论决定,在工作的初期我们先驻守营地,开放门诊。原以为对于咱们这些身经三甲医院门诊洗礼的都市医生,每人每天接诊5、60号患者应该不在话下,然而当我在烈日暴晒的野战医院帐篷里坐上10分钟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尤其当营地间断断电的时候,“诊室”俨然成了一个土耳其浴场。急诊科的徐思远医生是队里公认的体能王,但出诊半小时后他便化身面如重枣的关二爷。在他进一步变身张飞之前,我们果断决定队伍出诊为每小时一班,轮流上。

(粘着徐思远蜀黍的小志愿者)
第一天的出诊,队伍精英尽出。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贡海蓉主任是队中的大姐,但在酷暑面前毫无惧色,主动请缨出诊。贡主任无疑是队里最有临床经验的队员,无论内外妇儿,贡姐一出,谁与争锋?嘈杂的诊室里,即使语言不通,但患者一听到贡姐耐心、温柔的解释,烦热的心情和病痛立马便飘到了喜马拉雅。贡姐,赞一个!
(贡海蓉医生在解释病情)
来自华山北院妇产科的曹瑞勤医生代表华山妇产科首次远征,她的首秀也颇为出彩。上午门诊,时不时诊室里曹医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纳闷中大伙儿发现她被淹没在“肚肚皮”的海洋中。原来,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欠缺、经济基础差,百姓有喜以后没有条件同国内一般到医院常规产检。这次听说中国红会的救援队中有“送子观音”,方圆5、6公里大小村寨的“肚肚皮”都涌了过来。华山的送子观音一边淌着汗,一边听着胎心、摸着胎位,畅游在“肚肚皮”之中。
(曹瑞勤医生与当地妇女)
华山医院超声医学科的蔡叶华医生同样是华山超声医学科在中国红会国际救援队中的首秀。蔡医生虽独享一间超声室,但由于设备产热,温度远高于其他诊室。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蔡医生“冷血”地抢走了大家视为珍宝的电扇,特贡给队里唯一的“神眼”——麦瑞超声仪。大家唯有“望扇兴叹”咯……为了确保门诊的正常运行,队里唯一的护士季玮最为辛苦。由于今天是我们二野的首日工作,大家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摆放、使用都还不熟悉,幸有季玮忙前跑后,端药送针。在“蒸笼”里几个来回,小季已是气喘吁吁,但她一直红着脸坚持着。下午收工时,小季总结经验道,终于明白了东南亚国家妇女的衣着为啥看上去就是裹着一片布——透气儿啊!

(蔡叶华和曹瑞勤医生在为女患者做超声检查)
我们团队第一天共接诊内外妇儿病人100余人,重点病人在门诊收工后“诞生”了。大家正准备开灶煮饭,远远地听到村民们喊着“patient, patient……”。我和徐思远医生奔出去一瞧,见到一大群村民抬着一名中年妇女迅速地朝营地走来。原来这名老乡在附近不慎从3、4米高的树上跌落,腰背、下肢剧痛,无法正常活动。病人抬入诊室的几分钟里,我们简单地做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胸部、腹部、骨盆触诊、肺部听诊、下肢的骨关节检查,患者血压135/75mmhg,左踝内侧明显肿胀,活动受限,同时发现患者骨盆,股骨头有压痛,背部10到12肋,腰椎L3-L5剧烈轻压痛,蔡医生立即开机做了胸腔、腹腔、盆腔及肝脾超声,再三确认目前无内脏及胸腔出血,初诊为:高坠多发伤,可疑腰椎骨折、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左内踝骨折,暂时没有大失血、休克的征象。由于我们本次承担的医疗任务是level 1,不具备手术资质,因此目前能做的就是帮患者进行固定,稳定生命体征。第一次在野外处理多发伤,贡医生和曹医生迅速因地制宜取来大、小木板及绷带。大伙儿协作,迅速固定好患者的胸、腰及下肢。同时,小季开通了静脉补液、肌注强效镇痛药物。不一会儿,患者主诉疼痛明显减轻。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严重,需要立即转到大医院。这时周围聚集了近50名邻居,大家对我们的救治没有任何质疑,而是全力配合。当我们完成夹板固定,准备转运病人时,村民告诉我们,救护车过来要3小时,转运到加德满都需要6小时。我们提议就近找车转运,这时一位村民将该村唯一一辆吉普车开了过来,但发现无法将躺在担架上的病人放入,车主毫不犹豫地答应拆除后排座椅。来自青岛红会有特种部队经历的李老师协助将后排座椅拆除。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患者送上了吉普。周围的村民感激地说着尼泊尔口音的OK,伸出大拇指向我们示意,而早已汗流浃背的我们看到村民的感激,心中的甜蜜溢于言表,感到一切辛劳都很值得。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在华山的不可能事件,很有一种“虽熟读兵书,然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但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大伙晚餐总结时感悟:一切的困难都是有解决方法的,集体力量大,我们是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集体。

(朱磊医生和季玮护士诊治高坠多发伤患者)

(朱磊医生在诊治患者)
第一天,我们远眺了这一边的喜马拉雅,凝重而伟岸。
那一边,是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