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剑虹教授在会场)
(党委顾小平书记、科研处陈靖处长与朱剑虹教授会场合影)
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朱剑虹教授、周良辅院士和毛颖教授领衔的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脑组织修复重建和细胞示踪技术及转化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被认为不可再生,无法修复,包括脑卒中、脑外伤、神经退行性病等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疾病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及变性致残率高。该项目在国家973计划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下,进行了历时10年的系统研究,实现了脑组织再生修复重建和细胞示踪技术在转化医学应用中的突破。项目组首先证实,在脑卒中患者的卒中区域存在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神经元,同时也发现在脑外伤患者的损伤区域存在具有区域特征的神经干细胞亚群。在国际上率先从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不同脑区的离体破碎组织中成功分离成人神经干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高效定向分化,所分化的神经元具有神经电信号传导功能。系统建立了成人神经干细胞体外获取、大量扩增和诱导分化成套技术。
项目另一个创新点是,在国际上首次运用纳米磁性粒子标记技术实现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无创性示踪。运用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可改变水分子周围质子微磁场梯度使横向弛豫时间变化,从而在核磁共振T2相观察到细胞低密度影像。首次可视化记录到移植干细胞在人脑内的活动轨迹,建立了临床示踪干细胞的分子影像平台,示踪干细胞在不同组织器官移植后的去向和功能及命运转化;发现干细胞能在脑内存活且改善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首次实现了成人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示踪技术在转化医学应用中的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
美国NIH的Frank教授在Nature Review评述,“该应用是无创成像与细胞标记相结合,是推广设计新型治疗的重要发展战略”。迄今已有国内多所大学附属医院及美国、英国等国际同行将本项目的成果全面推广到心脏干细胞、胰岛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示踪研究中。《The Scientist》评论“该团队第一次成功地在实验室分离培养患者脑细胞,并将其用于修复脑外伤患者受损的脑。这一突破不仅为脑外伤患者,也为卒中、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以及其他一系列退行性神经疾病的治疗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国家973计划项目结题评审将本项目成果推荐为“973计划项目重大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在国际顶尖杂志发表标志性文章,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在解决国家脑再生医学需求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英国《卫报》发表文章China surgeons ahead in stem cell science;英国广播公司BBC 专题报道Clinical trials of neural
stem cell in Shanghai, China;《金融时报》专题文章East Asia powers ahead on stem cell research,介绍该项目取得的成果。项目第一完成人朱剑虹教授分别在第十三届和第十五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WFNS)及第五届世界干细胞研究大会(ISSCR)等国际重要会议上做专题大会发言。国家科技部于2009年批准朱剑虹领衔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组织干细胞识别、谱系重编程和示踪研究》。
项目主要完成人是:朱剑虹、周良辅、毛颖、吴惺、潘力、赵曜、胡锦、吴雪海、汤海亮、朱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