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5日下午,一台意为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华山精神、传递行业正能量的“感动华山 天使礼赞”颁奖典礼在中福会马兰花剧场隆重上演。9个获奖者或为个人,或为夫妻,或为集体,他们每天在努力做的事情,被身边的同事挖掘,感动着华山,也感动着我们的社会。应邀出席颁奖典礼的领导有上海市文明办宋慧副主任、上海市卫计委党委黄红书记、上海市红十字会党组高解春书记、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复旦大学党委刘承功副书记、静安区夏以群副区长、复旦大学克卿书院彭裕文院长、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党委李培红副书记、静安区首席人民调解员柏万青阿姨,以及来自上海市卫计委新闻宣传处、上海市医务工会、上海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复旦大学宣传部、复旦大学组织部、复旦大学医管处,和静安区卫计委、静安寺街道、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的领导,上海市各大医院的领导、各大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华山医院丁强院长、党委顾小萍书记率班子成员、职能处室领导、党支部代表、部门工会代表、基地学员、研究生等400多人接受了一次感动的洗礼。
因为源于心底最朴素的一个恻隐,一群80后护士主动承担起为一位出院老人换药的份外之事,风里雨里,寒冬酷暑,老人的伤口结痂了,她们的心安宁了;一名不学医也不是教授的老师,在著名的华山医院教育处默默做着她热爱的事业,十载风雨,一万英才,哺育了自信,唤醒了迷惘,点燃了青春,摧发了征程,质朴而温润的心,感受着学生逐渐长成医学界参天栋梁的自豪和喜悦;一位并不大牌的外科医生,20多年如一日,总想着病人还需要些什么,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被每一个病人都夸“真是个好医生”;一对医生护士组成的华山夫妻,为爱出征,先后代表华山前去汶川救援、摩洛哥援助,心爱的儿子突患急性白血病,又是华山的同事们捋起衣袖,捐献最急需的单采血小板,早已经康复上学的孩子,体内流淌的鲜血,证明着不灭的同事亲情;昔日曾经是华山的病人,如今穿起橙色志愿者马甲,把曾经在华山获得的满满的爱与希望,转赠给后来的患者,帮助病人,了解华山,寻找医生,感受温暖,获得力量;他,是一名男护士,在一线护理岗位已经坚守8年,打针送药,灾害救援,在华山宽阔的舞台展示着“男丁格尔”的精彩;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医生和护士,内心柔软,意志坚强,面对死亡,也朝向新生,他们的名字是“器官捐献协调员”,他们让无可挽回的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合二为一;一位援滇救援、说走就走的外科医生,背后是一个通情达理、默默支持、无私付出的爱人与家庭,而他们的故事,并不是个案,华山伉俪,几乎都不例外;一位被判定终生只能躺在床上的脑瘫姑娘,经过华山手外科医生的成功手术和长达6年的康复科医生不懈治疗,姑娘不仅找到了工作,自食其力,她亲手制作的轻质粘土作品还获得了全国首届“随心手愈”手工作业治疗作品大赛一等奖。9个感动华山的奖项一一颁出,无数个感动的瞬间触到观众的泪点,引发无限的感慨。
这9个感动华山案例,来自于2014年3月启动的“寻找身边的感动”征集活动中60多个来自基层的感动故事。丁强院长在开场致辞中饱含深情:“医学并不是冷冰冰的技术,道德是它的温度。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最柔美的地方,那里藏着希望和感动,在岁月的淘洗中,即使淡忘,仍可以温故知新,重新寻回。”桂永浩副校长也在闭幕致辞中深情表示:“医院是个奇特的地方,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多的真情。这些故事每天都在医院里真实上演,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掘去追寻身边的美,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所感动、有所收获。相信更多感动的故事还将在华山、在上医、在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不断上演,形成辐射行业、辐射社会的正能量,来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