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媒体视点
 
 
文汇报:不能说的秘密
 
  来源:文汇报  日期:[ 2013-05-13 ]
 
 

不能说的秘密  


日期:2013-05-12 作者: 来源:文汇报

  • 图片作者:郭一江
  • 图片说明:2008年5月16日,被埋87小时后,蒋瑀琪获救。 本报记者 郭一江摄

  •  


     

  • 图片作者:单颖文
  • 图片说明:今年准备中考的蒋瑀琪,闲暇时喜欢在家看书,她的最爱是《哈利·波特》。 本报记者 单颖文摄

  •  


     

          5·12地震被埋87小时后获救,今年读初三的蒋瑀琪有一个—— 不能说的秘密

      在永昌中学初三(2)班的教室后墙上,绘着中考倒计时的黑板报,还有班里29个学生的签名。这其中,属“蒋瑀琪”三个字最大。

      “我想,把名字写得大些,希望就会大些。”蒋瑀琪说,她的“希望”就是能在20多天后,考入北一中(即北川第一中学)。北一中是全北川教育资源最好的学校。往年,每届都有两三千名来自北川各县镇的考生想进这所名校。不久前,学校宣布今年将引进绵阳多个高中的优秀师资,这使今年的报考人数一下飙升到了8000余人,而录取人数却仍是800人。

      尽管面临10进1的巨大挑战,在班里成绩处在中游的蒋瑀琪,还是在志愿表上只填了“北川第一中学”。随着中考时日的临近,她的自我施压似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室友黄欢说,一年前开始,蒋瑀琪就成了寝室里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一个。“晚上9:45下晚自习回寝室,10点熄灯后,她就在床上开着台灯看书、做题,通常要到11点后才睡,第二天早上6点她就起床了。”班主任陈方方说,蒋瑀琪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教室的学生,“做自己买的各种习题册,有好多好多本”。“我的语文、英语全班能排前三,但数理化都很差,名次一下就被拖下去了,只能不停做题。”蒋瑀琪说。

      起初,陈方方以为是家长给孩子压力太大,于是她找来家长谈话,告诉他们孩子已经为学习焦虑到晚上无法入睡。爸爸当场愣了,他一直非常宠女儿,“怎么可能在学习上为难她?”妈妈也吓了一跳,汶川地震后,她从未对女儿在学习上提出高要求,“只要她自己觉得尽力就行了”。

      在她看来,女儿能在被埋87小时后获救,已属万幸。能在当晚转院到上海华山医院抢救,剜去一块腐肉而保全了双腿,更是奇迹。“现在她只是腿上有个鹅蛋大小的疤坑、脚趾蜷曲。除了爱美不肯穿裙子和凉鞋之外,其他都和别的孩子一样。”

      后来,蒋瑀琪对妈妈说,她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至少有一点是不一样的——她必须要考进北一中。因为,早在读小学时,北一中就已经进入她的心了。

      蒋瑀琪出生在北川的擂鼓镇,距离老县城不过10来分钟车程。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她便跟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姥姥常对她说:“北一中是全北川最好的学校,有着全北川最优秀的学生。”

      为了让小瑀琪将来能进北一中,在姥姥的提议下,2007年全家搬进了县城,正在读三年级的蒋瑀琪转学到了曲山小学。“因为这个小学对口北川中学初中部,考分比在擂鼓镇的小学要低一些。”姥姥当时分析道,“进了初中部,相当于一条腿已经跨进了北一中。”没想到,蒋瑀琪在曲山小学才读了大半个学年,2008年5月12日,整个县城成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蒋瑀琪的姥姥、姥爷都不幸遇难了。妈妈说,擂鼓镇的旧宅没倒,“也许不搬来县城,两位老人能逃过一劫”。

      这对从小是二老领大的蒋瑀琪来说,犹如晴空霹雳。在地震后的两年里,她拒绝任何人提起“姥姥”“姥爷”,也不愿回老县城祭拜。有人提议妈妈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妈妈说:“怕是这么一来,孩子真觉得自己有问题。”尽管很多青少年都接受过灾后心理疏导,但对孩子来说,这样严重的心灵创伤,“也许再过5年,都不能完全走出来”。

      “我想她现在压力那么大,应该与两位老人离世有关,让孩子上北一中是他们的遗愿。”陈方方说,她从没向蒋瑀琪求证过,她不愿给孩子带去二次伤害。妈妈也没有问过答案,她只是在双休日女儿回家时,尽量让她放松情绪。

      “最近几天,她心情还不错。”妈妈说,一是因为5月8日她刚陪女儿去上海华山医院复诊,医生说恢复得非常好;二是因为马上就要到5月16日,“她要等着收生日礼物了”。其实,蒋瑀琪出生在1月,2008年5月16日是她获救的日子。“北川老县城的很多孩子,都把自己汶川地震获救的日子,作为自己的另一个生日。”

      虽然还不知道女儿今年要什么礼物,但她知道女儿今年的生日愿望,一定是为了那个“不能说的秘密”。


     

      上一篇:新民晚报:肢端肥大症 多学科合作治疗 下一篇:新民晚报等:受助女孩来沪感谢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