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晚连线上海赴川骨科医疗队获悉,由于自救常识缺乏造成的重伤不少。专家表示,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 别再因盲目跳楼造成骨科重伤 昨天,上海赴川医学专家随两支国家医疗专家组分别在重灾区和成都展开对伤员的排查、施治。由于余震不断,上海的骨科医疗队提醒,公众要根据救灾常识求生,切勿因盲目逃生受伤。 盲目跳楼的重伤者多 昨晚记者连线最近抵达成都的上海骨科医疗队获悉,目前的骨科伤亡情况没有汶川地震严重,涉及截肢病例不多,但骨科病例依然很多,不少是因为盲目跳楼导致的骨科重伤。 这支医疗队共有来自上海六院和九院的5名骨科医生组成,将协助配合定点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排查所有重症、危重症伤员。昨晨7点45分,他们就投入紧张的工作,分头进入该院临时开辟的骨科“地震病房”。六院孙玉强医生告诉记者,目前成都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华西医院是接受灾区骨科伤员的两大“重地”,集结了大量骨科伤员。 上海骨科专家队对筛查出的危重紧急病人优先手术。昨晚7点接到记者电话时,他们刚刚完成当天安排的两台手术,其中一名患者是5岁女孩,足背因门梁倾压,3处骨折,手术成功,预计日后将不会影响行走。针对筛查出的疑难复杂手术,昨天中午11点15分,医疗队与上海六院的远程会诊中心连线,与六院骨科主任张长青教授、骨科副主任柴益民教授,就2例伤员的伤情进行分析讨论,以“确保制定最合适病人的治疗方案。” 根据这支骨科医疗队的观察,骨折病人多为四肢多部位骨折,此外也有骨盆骨折。“根据我们从当地医疗系统获得的消息,此次地震震区的房屋普遍较低,没有高楼,且人口密度相对低,骨科伤亡情况没有汶川那么严重。”九院骨科医生龚伟华告诉记者。 不过,龚伟华根据临床观察希望记者向公众传递一条信息:在骨科病例中因高处坠落导致的双侧下肢骨折病例不少,通过询问病史得知,不少人因为听到地震消息,从2层楼房慌乱跳下,结果造成严重粉碎性骨折,不少病人甚至发生骨头爆裂的情况。而他们从当地医生口中获悉,有些人没有跳楼先选择角落躲避,反而伤势很轻,甚至没有受伤。 “成都一切正常,可依然有伤亡,不少就是因为盲目跳楼造成的骨折伤。现在余震还在继续,要继续普及自救常识!”龚伟华说。 昨晚接到记者电话时,这支骨科医疗队在做短暂的休息,晚上他们还要开个碰头会,回顾讨论白天的病例情况,并就第二天要开展的5台手术做讨论。“待通往宝兴的路打通后,可能很快又有一批骨科病人要送来,我们要连夜待命。”龚伟华昨晚告诉记者。 首批专家组成员赴重灾区 另一支国家医疗专家组昨天上午在完成了对6家定点医院病患的逐一排查后,9点动身赶赴雅安等地震重灾区,对雅安4所收治伤员的医院进行了拉网式排摸与筛查,指导当地诊疗工作。上海的3名医生也随医疗组一同前往。 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胡锦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令专家组成员感到欣慰的是,这次整个救灾组织工作非常及时、有序。雅安的4家医院在此前已将重症病人及时转诊到了成都,如今,留在当地医院的主要是不愿离开家乡的老年伤员。 一名92岁的老志愿军战士,因地震中被击中后脑,导致颅骨骨折、少量脑出血,并伴有肺部感染。专家组会诊后,提出了更换抗生素控制感染的治疗方案。而对于86岁的颅脑伤老太,考虑到老人一只眼因白内障失明,另一只眼因伤引起肿胀,视力受限,如今又与子女失联,为避免意外跌倒可能引起的二次受伤,专家组提出增派两名志愿者的建议。 同样令专家组成员难忘的是,灾区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许多人连续作战,累倒在岗位上。胡锦教授说,雅安市人民医院朱成民医生的母亲因急性胰腺炎两次突发心脏骤停,可儿子却始终坚守在救治伤员的第一线。昨天,面对胡锦教授,朱成民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尽快到华山医院脑外科进修学习。这一愿望传回上海后,立即得到华山医院院长丁强的回应:救灾任务完成后,他可随时来上海进修。 本报记者 唐闻佳 陈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