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媒体视点
 
 
文汇报:体内的铁过多可不是什么好事
 
  来源:文汇报  日期:[ 2013-01-21 ]
 
 

体内的铁过多可不是什么好事


■陈勤奋
 

  对于缺铁性贫血,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铁是造血的必需元素,如因长期素食、胃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需求增加(妊娠、哺乳、婴幼儿)而没有相应补充等原因而摄入不足,或者因各种慢性出血(痔疮、消化道溃疡等)、月经量过多等原因丢失过多,都会造成肌体铁缺乏,最终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相反,如果肌体因某些原因而出现过量的铁,其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不亚于缺铁性贫血。
  
体内的铁怎么会多起来的?

  正常情况下,肌体铁的消耗和补充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铁稳态,也就是说肌体的铁含量是保持稳定的。每天约有1~1.5毫克的铁通过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约有不超过1毫克的铁通过肠黏膜细胞脱落排出,少量经尿液、汗液排出。育龄女性因有月经铁丢失,平均每日排铁约为1~1.5毫克。多余的铁则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体内。正常成年男性肌体含铁量约50毫克/公斤体重,女性约35毫克/公斤体重。
  有一种被称为遗传性血色病的铁代谢异常疾病,由于基因缺陷,病人每天通过肠黏膜吸收的铁高达2~4毫克,日积月累,肌体含铁量可以达15~50克。另一种被称为地中海贫血的遗传性疾病,由于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缺失,患者自小就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重症患者就需要长期输血治疗。由于每单位红细胞悬液(相当于200毫升全血)含100毫克铁,而肌体除了肠黏膜细胞脱落、尿液、汗液、月经外,再无其他排铁机制,因此长期输血必然会出现铁过载,引起继发性血色病。除了这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外,还有其他非遗传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这些骨髓造血异常的疾病一方面因为贫血本身使肌体吸收更多的铁,而多吸收的铁却不能用于造血,导致铁过载,另一方面病人因贫血还需要长期输血,更是雪上加霜。试想,如果每2周需要输血2个单位,4年就输了200个单位的血,相当于摄入20克铁,是正常人的数倍,这就足以造成继发性血色病了。
  评估体内铁储备的检测指标主要是血清铁蛋白。如果铁蛋白持续超过1000微克/升,即可诊断为铁过载。慢性肝病、炎症、肿瘤和酗酒也会引起血清铁蛋白升高。由于肿瘤细胞对铁的高需求,铁代谢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一些体检中心已把血清铁蛋白列入肿瘤筛查项目。磁共振(MRI)检查则可以检出铁在各脏器的沉积情况。
  
体内的铁过多有什么危害?

  过多的铁沉积于脏器,在体内会诱导产生大量氧化物质,引发多种重要脏器包括肝脏、心脏、脾脏、胰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体和垂体等的损伤,对于本身就有造血异常的贫血病人,铁的沉积更是会影响血细胞的成熟和分化,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治疗,脏器功能损伤将不可逆转,病人会出现肝硬化、难治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肾上腺机能减退、肾功能不全、骨质疏松、矮小症、性功能减退、不孕、青春期延迟、皮肤色素沉着等全身症状,脑内的铁沉积还与老年性痴呆密切相关。
  
体内的铁过多怎么办?

  去铁治疗是降低铁负荷、减少铁过载并发症的途径。目前去铁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放血治疗和铁螯合治疗两种。血清铁蛋白持续超过1000微克/升,就应该开始去铁治疗。
  对于没有贫血的铁过载病人,比如遗传性血色病以及某些疾病继发的血色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放血治疗。每周或数周放血一次,每次400ml左右。每放一次血就能去除200毫克铁。
  但对于伴有贫血或者本身就是输血依赖的铁过载病人,就不能采用放血疗法,而要用铁螯合疗法。目前临床上铁螯合剂有2种:一种是注射用去铁胺,另一种是口服剂恩瑞格。去铁胺(也称为得斯芬)已上市近60年,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但因为是短效制剂,且不能口服,需要每天8~12小时持续静脉或皮下点滴,每周用5~7天,所以很多病人无法坚持而放弃治疗。而恩瑞格(也称为地拉罗司)是7年前批准上市的长效口服铁螯合剂,每日只需口服一次即可,但价格昂贵,一般成人每个月的治疗费用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
  总之,铁过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慢形成的,而铁过载造成的脏器功能损害也往往是潜移默化逐渐加重的。因此,无论是病人还是临床大夫,都应该对此有所警觉,了解铁负荷水平。如果发现有铁过载,就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去铁措施。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教授;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上一篇:新民晚报:疝病治疗误区:不开刀治疝气 下一篇:文汇报:药品“零差率”,医患双方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