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图文新闻
 
 
脑卒中康复在路上30年,华山康复医学科举办急性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技术学习班
 
  来源:  日期:[ 2025-11-14 ]
 

2025年11月7日-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浦东院区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康复在路上30周年庆”暨“急性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技术的推广”继续教育学习班在浦东院区开班。学习班由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华山医院教育处主办,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承办。课程构建起覆盖评估-治疗-技术前沿的全维度学习体系,各模块从不同方向助力学员深耕脑血管病康复领域。

 

图片1.jpg

参加学习班开幕式领导与学员合影

 

11月7日上午,“脑卒中康复在路上30周年庆”暨开班仪式举行。华山医院浦东院区副院长、康复医学科党支部书记、项目负责人朱玉连主持。

 

华山医院党委郑宁书记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三十年来“脑卒中康复在路上”从单一康复指导项目发展为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完整体系,织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康复科普、义诊等社区百姓乐见的活动,为健康上海、健康中国贡献了华山智慧。

 

图片2.jpg

华山医院郑宁书记通过视频致辞

 

图片3.jpg

康复医学科朱玉连教授主持开幕式

 

一部《脑卒中康复在路上30周年庆》的纪录片带领现场观众重温了学科脑卒中康复30年来的发展历程。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吴毅教授表示,回望学科脑卒中康复30年之路心潮澎湃。从范振华教授的“手工康复”起步,到胡永善教授的三级康复“体系建设”,再到如今逐步实现“精准康复”,科室在技术、体系、人才领域持续突破,逐渐成长为业界标杆。未来,康复医学科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持续深化创新与推广,为脑卒中康复贡献更多力量。

 

图片4.jpg

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吴毅教授致辞

 

华山医院浦东院区王惠英院长致辞表示,2015年浦东院区康复医学诊疗中心正式成立,十年来成长有目共睹。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中心积极布局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等前沿康复技术,成功申请成立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研究中心,还于年初挂牌“吴毅神经调控与工匠创新工作室”,始终引领着行业发展。

 

图片5.jpg

浦东院区王惠英院长致辞

 

2025年,康复医学科党支部志愿活动走进了近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陈冬冬副秘书长表示,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协助社区卫生协会扎实推进上海市实事工程,开展强基层社区康复能力的提高工作。7年来累计完成2000余名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在浦东,华山医院通过转诊、技术培训、远程会诊和社区学员院内跟诊等不同形式培训浦东地区社区医师和治疗师,让患者的康复之路更加便捷可及。

 

图片6.jpg

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陈冬冬副秘书长致辞

 

本次“急性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技术的推广”学习班以“全维精进诊疗能力”为课程核心,设置理论授课与实操演示两大板块。理论授课涵盖了三级康复网络体系建设、精准康复评估方案等课程,各位专家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脑卒中后多系统功能障碍的诊疗逻辑,解析了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路径,介绍了脑机接口和经颅磁刺激等前沿技术。实操演示紧密衔接理论,由资深康复治疗师示范标准流程,强化学员实操能力,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图片7.jpg

学习班学员合影

 

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将以“脑卒中康复在路上”30周年为新起点,持续深化“精准康复”技术创新,推动智能设备、神经调控等前沿手段临床转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康复网络建设,通过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让优质康复资源辐射更多基层。

 

文丨刘加鹏

审核丨朱玉连


  下一篇:感控守护安全,华山医院第十七届院感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