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麻醉科
 

| 基本概况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是上海市最早独立于外科系统的麻醉学专业科室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医院正式建立了麻醉科,并同期开设了癌症镇痛门诊。通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麻醉科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拥有合理的人才梯队、规范的管理体系、雄厚的技术力量以及先进的麻醉设施,目前已建设成为一个在管理、临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齐头并进的规范化科室。

麻醉科现有员工171名,其中正高职称7名,副高职称8名,中级职称56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麻醉科共有手术单元103间,年手术麻醉量超8万例,医疗工作的质和量一直稳居国内前列。科室常规开展普外科手术麻醉、泌尿外科手术麻醉、骨科手术麻醉、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唤醒麻醉)、心脑血管手术麻醉、移植外科手术麻醉(含小儿肝移植麻醉)、婴幼儿手术麻醉、介入手术麻醉等高难度手术的麻醉,并且ASAⅢ级及以上的疑难重症患者比例一直名列上海市前茅。科室拥有各类先进的麻醉设备和专职的设备管理员,设备包括:高端麻醉机和监护仪、经食道心脏彩超、自体血回收仪、快速加温输液工作站、可视喉镜、可视光棒、便携式B超、肌松监测仪、连续无创心排量监测仪、电生理监测仪、全自动血气电解质分析仪、脑频谱麻醉深度监护仪及脑氧饱和度监护仪等。目前,科室整体人员结构和设施配置都已位居国内先进行列。

现任麻醉科主任王英伟教授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麻醉人工智能学组组长,中国医学装备学会常务理事兼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麻醉与脑功能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医促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副总编,《Mol Pain》杂志编委和中文版主编,曾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并获美国医师执照。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9部、副主编专著3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863重点攻关课题1项、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中包括重点项目1项。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委“启明星”、 “启明星后”、“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卫生局“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二等奖。

在科主任王英伟教授的带领下,科室本着“安全、同质”的医疗理念,大力提倡精准麻醉与舒适化医疗的创新意识,依托医院的重点特色外科专业,相继设立了唤醒麻醉、心胸麻醉、移植外科麻醉、普泌麻醉、骨手运麻醉等亚专业学组,开展了术中唤醒麻醉技术与管理、器官移植麻醉、婴幼儿气管内低流量禁闭麻醉、围术期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管理、术中磁共振麻醉技术与管理、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新入路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自体血液回输节约用血技术、围术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喉罩全麻等技术项目。并且积极开拓各项新技术和新业务,比如配合神经内科开展脊柱畸形的SMA患者超声引导鞘内注射诺西那生治疗、右心室快速起搏(RVP)技术应用于复杂颅内动脉瘤手术、动态CT定位靶向血补片在自发性脑脊液漏综合症(SCSFLS)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慢性疼痛患者全脑磁共振波谱分析和治疗等。


| 亚专科特色 |--------------


麻醉科医疗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全院镇静治疗指导、全院危重患者抢救复苏和无痛内镜检查等。日常的麻醉病种全、质量高,覆盖了各种类型的手术麻醉,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院转来的疑难重症病人的麻醉。同时,依托医院的重点特色外科专业,逐步形成了我们的麻醉亚专业,并在临床工作中重点支持各亚专科的发展,包括神经外科麻醉、介入治疗麻醉、心脑血管麻醉、日间手术麻醉、小儿麻醉、器官移植麻醉、疼痛治疗、术后监护室等。其中具有自身特色的麻醉服务如下所述:

 

(一)术中功能磁共振的麻醉管理

目前术中磁共振技术已经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技术,围术期的精确定位有助于更完全地切除肿瘤和更完善地保护神经功能。华山医院麻醉科是国内少数几家开展术中磁共振麻醉的科室之一。针对超高场强的磁场环境对麻醉管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科室制定了完善的术中功能磁共振的麻醉管理条例,包含了人员、技术、设备和制度等方面,确保术中磁共振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开展。

 

(二)唤醒麻醉在功能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术中唤醒属于功能神经外科中最高难度的麻醉技术。科室的唤醒麻醉技术成熟,麻醉数量与质量均名列国内前茅,并制定了详尽规范的华山麻醉方案和临床路径(Asleep-Awake-Asleep技术和MAC技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是AAA技术,即:在围术期通过反复插入/拔出喉罩/气管导管来控制气道,患者因人工气道存在而容易躁动,无法配合手术进行。科室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摸索,制定了有效的MAC麻醉方案,在手术全程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并且利用技术创新保证患者气道安全,确保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科室制定和实施的MAC技术位居国际和国内领先行列。科室平均每年顺利开展唤醒麻醉200余例,高质量麻醉服务得到了外科和患者双方面的肯定。

 

(三)器官移植麻醉尤其是重症患者及小儿肝移植麻醉的管理

器官移植手术操作复杂持续时间长,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巨大,相应的其麻醉管理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对重症以及小儿患者的麻醉管理。科室组织业务骨干成立了肝移植及小儿肝移植专班,加入华山医院移植中心团队,积极开展器官移植麻醉业务,器官移植手术数量逐年递增,目前年器官移植手术量成人肝移植200余例,小儿肝移植近50例。

 

(四)小儿麻醉及妇产科麻醉管理

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要、健全完善医院的学科建设,宝山院区成立了华山医院儿童外科中心,以手外科和神经外科为引领、麻醉科为辅助,提供高质量的小儿手术及麻醉服务,实施手术麻醉的婴幼儿最小年龄两个半月、体重最低6.5kg。科室除了提供常规的妇科产科麻醉,还开展了危重症产妇全身麻醉,并且贯彻落实国家计生政策,大力推广实施了无痛分娩,使华山医院产科的无痛分娩率达到50%。

 

(五)病态肥胖患者减重手术麻醉管理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其中一部分病态肥胖患者需要接受减重或其他手术,而这类患者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在气道管理方面对麻醉医师而言面临巨大挑战。科室针对此类患者开展了近10年的临床标准化路径,设立了围术期管理的工作流程,并且开展了人员的培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及管理体系,年均完成500~600例减重手术的麻醉工作。

 

(六)超声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

科室积极开展超声可视化神经阻滞技术,依托华山医院手外科、运动医学以及骨科等优势学科的平台,致力于发展和创新业务范围,提供了包括四肢神经阻滞麻醉、躯干神经阻滞麻醉等外周神经阻滞服务,应用于临床手术麻醉,或者作为多模式镇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患者和同仁的一致好评。


| 科研情况 |--------------


麻醉科始终坚持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瞄准医学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问题,加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交叉渗透和结合。在科主任王英伟教授的带领下,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全麻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分子机制”、“全麻药物对发育中脑的影响及机制”、“麻醉药与脑保护/损伤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科研。近年来,科室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著100余篇,其中一区论文20余篇,包括神经科学权威杂志Neuron,Advanced Science, Molecular Psychiatry,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Cell Report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麻醉学权威杂志Anesthes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Pain, Anesthesia Analgesia等及危重症医学权威杂志Critical Care, Critical Care Medicine等。王英伟教授在专业领域内首先提出全麻药诱导发育期神经细胞凋亡的三个“选择性”理论,即脑区选择性、细胞类型选择性和剂量选择性,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近两年团队通过微型荧光成像技术在活体单细胞水平上阐述了全身麻醉对vLPO促睡眠与促觉醒神经元的调控机制(Advanced Science,2022),采用多潜能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技术探究氯胺酮影响GABA能投射神经元神经突发育的新机制(Molecular Psychiart,2023),首次揭示Notch信号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Pain,2021),揭示T型钙通道在新生大鼠七氟醚麻醉后产生兴奋性行为的作用(Neurosci Bull, 2020),人工智能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识别(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2022)及深部电刺激丘脑板内核诱发麻醉猕猴快速觉醒的脑网络及人类物种保守的分子细胞机制(Advanced Science,2023),此文章被选为2023年度麻醉学十大进展之一。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0余项,其中,邓娟青年研究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另外,科室还获得国家科技部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临床研究方面以各麻醉亚专业组为基础,依托优势外科学科,形成了主干分明、多点开花的整体优势。


| 教学情况 |--------------

2006年我院麻醉科成为首批卫生部批准的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9年成为首批上海市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3年成为首批上海市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开设了《麻醉与生理》、《麻醉与病理生理》及《经胸心超评估FoCUS》课程,课程获华山医院毕业后教育课程项目资助。麻醉住培基地严格遵循麻醉住院医师培养细则对住院医师开展培训,至今已经有近百位医师获得上海市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证书,培养了100余位麻醉专科医师。同时,麻醉科拥有麻醉学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至今已培养博士50余名,硕士150余名。科室在源源不断地为麻醉医疗事业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专科领域内的高、精、尖人才。

麻醉科更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员工培养考核体系,健全了科室教学档案和员工档案。常年给全科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实战机会,包括科室培训项目、院级培训项目、市级培训项目和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培训。全员培训和考核机制带给了全体员工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带动了全科人员的共同提高。在科主任带领下,科室针对各级人员开展了English club, Research club,Journal club等教学项目,已形成一支训练有素,德行兼备的人才梯队,为今后科室的蓬勃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强麻醉学领域内的学术交流,科室开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外科麻醉与神经科学进展》学习班、《上海华山--福医附一麻醉与质控论坛--吸入麻醉实施的临床问题及质量控制学习班》。王英伟主任参与撰写并发布2020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专家共识4篇(术中知晓预防和脑电监测专家共识、麻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术中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小儿肝移植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 科室荣誉 |--------------


2014、2015、2016、2020、2021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先进集体

2020年度复旦大学优秀医疗团队

2021年度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


  上一篇:耳鼻咽喉科 下一篇:整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