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新闻晨报:专访华山医院外科教授姚琪远 减重手术 从质疑、坚持到认可
 
  来源:华山医院  日期:[ 2015-07-02 ]
 
专访华山医院外科教授姚琪远

减重手术 从质疑、坚持到认可

新闻晨报 2015年07月01日   B08  

记者 戚红洁

    姚琪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华山医院外科副主任,微创外科、减重与代谢外科及疝与腹壁外科主任、日间手术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疝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由于经济增长、饮食习惯改变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患有代谢性疾病的肥胖病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上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里,中国人就占了四分之一,另一项数据显示,中国有十分之一的人患有糖尿病,这是何其惊人的数字。
  这个数据的存在,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姚琪远教授有了极大的热情及信心投入到减重与代谢外科领域。他积极地在院内展开团队建设,组建包括内分泌、麻醉、营养、康复、心理、睡眠中心、呼吸、消化及心血管等方面的专家队伍,共同开展腹腔镜下减重及糖尿病代谢外科的科研及临床工作,保证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做更多更创新的尝试。

  减重手术最初是被质疑的

  “我是在2000年第一次接触到了减重手术,当时就觉得非常震撼和惊艳。”姚琪远回忆道,此后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流行,使得微创手术治疗肥胖慢慢进入大家的视野。其实在国际上,通过手术治疗肥胖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微创外科起步于1991年,与国际最先起步于1987年相比,时间相差很短,在操作技术上差距并不大。
  “2010年,华山医院创立了减重与代谢外科团队,团队成员更是赴海外取经。但由于国人对这种手术缺乏了解和认知,甚至在医院同仁中也充满了质疑,即使做了充分的宣传和准备,来咨询及手术的患者还是凤毛麟角。”
  在医学事业的十字路口,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轻言放弃,确立了先从基础研究开始,招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相关减重手术机制的研究、创新手术的术式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同时见缝插针地做着宣传,“我们的丁医生更是发生过在和家人吃饭时向肥胖邻座介绍手术而被误会的事情。”

  坚持是因为患者术后神奇的变化

  “也许真是天道酬勤,慢慢的,来咨询并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姚琪远介绍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患者之间的同伴介绍,也有许多都是全家集体上阵。
  有位女患者,她因怀孕开始发福,体重从产前的70kg飙到了产后的100kg,五年里尝试了几乎所有减肥方法,体重始终在97.5kg左右徘徊,后来她痛下决心来做了减重手术,术后6个月时体重就已经降到了77kg,一年后体重一直保持在67.5kg左右,甚至比产前还瘦,现在工作生活都特别有活力,状态很棒。
  还有个男孩子,由于家族遗传,从小就身形较小,家人为了让他长高,不停地让他食补,久而久之便横向发展。最终28岁的他身高定格在了165cm,体重却达到了115kg。从小到大因太胖而受欺负,因此自卑而自闭。他是2013年9月在我们减重中心进行的袖状胃切除术,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床做轻微的活动,3天后就已经顺利出院了。术后一年保持在66.5kg,也找到了他心爱的伴侣。后来,患者还发了微信给姚琪远:我衷心地感谢华山医院这个地方,是它改变了我的命运,给了我人生的第二次生命。“说实话,看到这段话时,我挺感动的,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坚持能带给患者这么大的改变,这让我们有了继续前行的理由,这句话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这几年,经微创手术成功治疗肥胖的病人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人患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在肥胖改善的同时也治疗了代谢性疾病,这是对减重与代谢外科最大的肯定,也是姚琪远和他团队最大的价值体现。虽然如此,姚琪远还是有他的困扰。他说,在传统观念里,慢性病是还没有“被判死刑”的病,能用药控制最好,一般都不太愿意尝试手术治疗,有的人觉得可以通过自己的毅力来减重。因此,能正真下决心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要比来咨询的少很多。与此相反,还有一些人本身并不是很胖,但一听说手术能减重,就迫切想来手术,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身材更苗条一点。姚琪远说,他还是希望更多的患有代谢性疾病的肥胖病人和重度肥胖者尝试外科手术治疗。

  从普外科到专科的漫漫长路

  作为那一代医生中的佼佼者,姚琪远为什么会选择减重与代谢外科作为他的专业呢?这还得从他毕业时开始说起。
  姚琪远是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于198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工作。1996年开始,他就掌握了腹腔镜这一技术,并对普通外科的绝大多数手术进行了微创手术的尝试,1999年他领衔了一个叫“微创外科”的专科。
  在大家都在为微创外科叫好时,他却已经在早早地思考这个专业未来的发展之路了。当微创外科渐渐成为一种技术而不是一门专科时,你的专业优势该往哪里体现?
  从1996年开始,之后的整整四年,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间。直到2000年,当他在德国汉诺威医院进行微创外科学习深造时,学习了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他的心才变得踏实。这是他从一名普外科医生过渡到专科医生跨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2009年,姚琪远与麻醉科、内分泌科的两位教授同赴美国麻省总医院学习减重及代谢外科。而当时,国内开展这类相关手术的医生还相当少。2010年,减重与代谢外科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外科手术不仅能治疗肥胖,还能治疗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糖等。随后,减重与代谢外科快速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

  姚琪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医学的热爱,这不是我们的工作,这是我们的事业。大医精诚,追求卓越,这是我们的院训,更是我们团队的座右铭!”




  上一篇:东方早报: 钦伦秀:揭秘肿瘤转移复发规... 下一篇:新民晚报:华山携手儿童医院救治外地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