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我院两位专家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ICU病房 3月1日晚9时20分,一群蒙面暴徒持刀闯进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制造了令人发指的昆明“301”暴力袭击事件,造成29死143伤的严重后果,救援工作在昆明12家医院连夜展开。次日,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紧急通知,华山医院连夜派遣手外科杨剑云副教授及重症医学科楼浩明副教授赴昆明支援,此后,神经外科胡锦教授也于3月9日前往昆明。目前,第一批两位专家已顺利完成救援任务返沪。 3月2日上午10时56分,医院总值班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紧急通知,希望我院委派2名专家赶赴昆明参与伤员救治工作。考虑到伤员主要为刀砍伤,结合华山的医疗特色,医疗副院长马昕立即与手外科顾玉东主任、王涛副主任、重症医学科曹同瓦主任取得联系,在科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曾在云南嵩明参与援滇的手外科杨剑云副教授和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H7N9禽流感救援的重症医学科楼浩明副教授临危受命,准备出发。当晚19时05分,两位队员承载着全体华山人及上海医务工作者对昆明伤员的关心连夜启程,于当天晚上10点半顺利到达昆明后立即前往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了解、巡视完所有重症病人后才回到住处。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靠近昆明铁路站广场,收治了大量伤员,在国家卫计委“减少患者的死亡率,降低致残率”的指导原则下,随后的几天里,楼浩明与杨剑云两位专家与来自成都华西医院的专家联手,积极配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专家,每天对所有收治住院的伤员查房、会诊、伤情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尤其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伤员进行反复、细致、不厌其烦的病情分析、讨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了改善专家的食宿,云南省卫生厅一度提出让专家住到条件好一些的宾馆去,但为了便于及时观察危重伤员的病情变化,专家们自愿留在医院附近招待所里,三餐在医院食堂吃盒饭,几乎每天为了抢救伤员工作到深夜10点。在专家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天的奋战,重症伤员终于转危为安。当最危重的一位伤员成功摆脱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脱离呼吸机,拔除了气管插管,第一次开口讲话感谢医生护士时,所有的医护人员不约而同地由衷鼓掌雀跃。 完成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病人的巡查后,杨医生前往骨科病房查看伤者情况,虽然大部分手外伤患者前期已由骨科进行了清创缝合,但进一步诊治仍需要专科医生进行。杨医生对所有上肢外伤的病人进行了伤情评估,并详细告知当地医生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术后康复方案。随后,杨医生又主动向华山医院医务处提出申请,表达了想再到其他医院救治更多手外伤病人想法,经过医院与云南省卫生厅的协调,当晚即将杨医生派往距离案发现场较近的另外一家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那里,杨医生对十余例手外伤病例进行了会诊并发现了几位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人。在与伤者详细沟通、取得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杨医生第二天就为一位佤族患者施行了桡神经显微修复手术,并向他详细解释了术后康复及锻炼的方法。此后,他又与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专家合作,一同为一位体内留有纱布需二次手术且一直处于气管插管、手足约束的男性患者进行了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手术及二期神经移位术,为患者争取了最佳的后续治疗机会。由于此次卫计委只派了一名手外科医生,因此杨医生又主动要求参加了对所有收治伤者医院的手外科会诊工作,尽管绝大多数病人并不是危重,但他本着只要病情需要立即手术的原则,降低或避免了伤残的发生,得到了上级部门及当地医院的好评。 由于两位专家在昆明期间的出色表现,近日,华山医院分别收到了云南省卫生厅及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发来的《感谢信》,称赞他们“临危受命、不畏艰难、用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崇高的医学精神,每天奋战在抢救一线,做出了重要贡献,光荣完成了使命。” 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冠名的医疗机构,华山的医护人员曾在唐山大地震、98特大洪水及非典之际留下不知疲倦、救死扶伤的身影。2007年初,中国红十字会紧急救援队在华山医院正式成立,出色完成了四川汶川地震救援并于2013年参与了雅安重大灾害救援及菲律宾台风“海燕”救援,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此次派出的三位赴昆明的专家曾先后参与了汶川地震、H7N9禽流感及7.23动车事故、雅安地震的救援,不仅拥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拥有丰富的救灾经验及训练有素的团队精神,其出色的表现既是华山紧急救援队的缩影,也是华山红十字精神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