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简介
规培科
 
基地简介
 
 
核医学基地
 
  来源:教育处 点击:6444  日期:[ 2021-11-01 ]
 

核医学专业基地介绍

 

一、核医学基地简介

华山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基地包括核医学科及PET中心。华山医院核医学科原称同位素室,创建于1959年。目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影像医学重点学科,核医学博士点之一。全科高级职称7人。硕士、博士指导老师各1名,己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6名。先后有约16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资前来进修与培训。科研方面获市及部成果奖以上者5项,发表论文近200篇。拥有SPECT及用于放免检查的先进仪器,主要用于脑、心脏、骨、甲状腺、肺、消化道、肝脏、肾脏、淋巴、脑脊液等器官、组织疾病的诊断。在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主要进行131I相关的甲状腺疾病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成立于1998年,为国家卫生部核准,国内首批引进PET设备的单位。十多年来PET中心始终坚持投资未来的理念,大力支持员工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充满活力的医技队伍。目前已经形成一支拥有16位博士、2位硕士的员工队伍。由成立之初高级职称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在编职工8人,发展为目前高级职称7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在编职工30人的规模。曾连续5年被评为华山医院先进科室,并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世博服务品牌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影像医学基地成立于2010年,由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及PET中心五个科室组成。自2019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基地开始单独招生与管理。核医学基地继承了影像医学基地“严谨、扎实、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核医学亚专科的特色,严格根据培训要求设立了完整的课程,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进行系统的培训。并且对每位学员设置“导师”及“成长导师”,指导基地学员的学业、临床工作,关心学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以此帮助学员更好的适应以及参与到临床及科研工作中。

 

二、临床工作及专业特色

华山医院核医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工作在国内起引领性作用,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力支持核医学,特别是PET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80%以上的PET中心曾先后派人来华山医院PET中心参加培训、进修学习。

1.强化对外联络和国际交流,与美国纽约费因斯坦研究所、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右岸医院核医学科、瑞士伯尔尼大学核医学科等国际知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举办两届中德双边学术研讨会,是中德脑功能分子影像研究及临床转化基地。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加国际核医学论坛。

2.截止2020年底已完成146000余例次PETCT检查,复检率15%以上,单机诊检例次世界第一。开展单病种诊检项目最多,以神经系统疾病检查为特色。

3.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PET/CT临床应用医师提高班》十四期;《神经精神系统疾病PET应用研究进展》5期。共招收学员600余名,目前均在国内各PET中心担任骨干。累计接受来自全国的进修人员150名。

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项目共10余项;参与“十五攻关”、“国家973”、上海市重大及重点项目等子项目;核医学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室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著 6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多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开展小动物PET科研平台服务。

5.国家放射性药物IV类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在国内首先完成放射性药物实验室GMP认证。

6.四次被评为华山医院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系统世博服务品牌奖。

随着分子生物学渗透入核医学领域,尤其是PET技术和正电子示踪剂的研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紧紧抓住正电子示踪剂发展的最新动向,按照安全性高、临床价值大的原则研制可转化的新型正电子示踪剂,目前已经研发可用于肿瘤、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癫痫、新生儿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等疾病诊断的正电子示踪剂20余种,并利用小动物PET科研平台加速新型正电子示踪剂的临床转化。

 

三、基地主任及主要导师简介

1. PET中心主任,管一晖主任医师、博导。负责华山医院PET中心日常工作及PET和PET/CT诊断工作,主持完成140000余例PET和PET/CT检查,并负责完成我院对外PET会诊工作及干部保健工作。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PET及PET/CT在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应用和PET仪器质控方面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科委重点项目、产学研项目、国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获专利一项。注重年青医师、研究生的培养以及PET普及工作,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班《神经系统分子影像学进展》。目前培养博士10名,硕士5名。培养各省级医院进修医师近百名,目前大多成为了本医院的业务骨干。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荣誉称号。荣获优秀华山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目前担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分子影像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编委等职务。

2.PET中心副主任,左传涛主任医师、博导。学术专长为神经核医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包括NSFC-NIH中美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组主要成员,上海市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子课题1项,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化和妇儿健康研究专项课题1项,论著发表于Brain、MOVEMENT DISORDERS、EJNMMI、 Neuroimage、JCBFM、HBM、CNM、PRD等国际权威期刊。兼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神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分子影像学会理事,上海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与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委。

2000年起任职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负责PET/CT报告的审核工作,并承担科室质控工作。培养博士2名和硕士5名,在读博士4名。

 

四、队伍建设

核医学专业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具备良好医疗医疗素质和经验的医师,加速器和热室有具备资质和经验的化学物理工程人员,在放射性药物的标记和使用方面在国内位居前列,目前有2名正高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名,博士16名,博士后2名,副高职人员5名,每个岗位都有高级职称人员把关,是临床药理基地,拥有四类放射性药物实验室,可以用于临床和科研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24种(与国际知名的PET中心相对等),可以对PET/CT从神经到肿瘤和心血管的疾病进行多模态及多靶点的显示。

 

五、科研情况

近五年我科室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发表SCI文章4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0.226分),同时与我院院士及973科学家牵头的研究项目、国家临床医学中心(PI)、外院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岳阳医院耳鸣研究中心,本院神经内科(新型老年痴呆显像剂的研制、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普外科(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手外科(臂丛撕脱伤后脑功能重塑)、感染科(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等科室开展科研协作。

 

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学员进入基地后严格按照国家及上海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政策及规章执行轮转及业务培训工作。培训期间科室将积极组织理论知识以及操作实践,通过病例讨论会、文献报告会、小讲课、科研讨论会等形式促进学员的核医学临床及科研水平提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规范化培训基地由管一晖任基地主任,张慧玮任基地教学秘书,负责核医学基地教学等相关工作。左传涛、谭海波、黄喆慜、任树华、华涛、孔艳艳、朱汇庆、刘从进等医师为住院医师的一线临床带教老师。华山医院核医学基地有非常稳定和强大的临床及科研教学力量。

 

总而言之,华山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基地诚邀有志于在核医学专业发展的青年医师,在高水平的临床与科研平台,进行一系列严格的培训,从而提高自身医疗素质,服务于社会。


  上一篇:超声医学科基地 下一篇:内科基地